面对粉扑扑肉嘟嘟的小宝宝,不少人都忍不住用亲吻表达喜爱。
但你知道吗?这种看似有爱的举动,有可能让孩子患上“亲吻病”。
01
请对孩子“嘴下留情”
亲吻病是什么?
EB病毒感染(俗称“亲吻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EB病毒,学名叫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它属于疱疹病毒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为多。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都是轻症,1周左右就会好转。
据统计,3~5岁的儿童中,约有80至90%都感染过EB病毒。
绝大多数成人免疫力正常,哪怕携带EB病毒,一般也不会有症状。但是,一旦感染到免疫力较弱的人时,它就会兴风作浪了。
而小孩子,他们免疫力差、抵抗力弱,所以就容易感染发病。
亲吻病是亲吻传染的吗?
该病多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的传染,全球95%的成人都感染过这个病毒,有可能在小时候就感染该病毒,尤其是经济、卫生稍微落后的地区。但是儿童期发病较少或者症状非常轻,可能不知道或者诊断为别的疾病,就过去了。
而在青少年时出现症状的多并且比较典型,同时这个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而青少年时情窦初开,所以就称为亲吻病了。同时研究发现,青少年们通过深吻传播病毒。
人感染该病毒发病后,在6月内唾液中病毒含量最高,并且会终身携带,通过唾液间断排出大约数十年,这可能是为什么全球这么多人感染的原因。
那小时候的病毒是怎么传播的呢?目前还不清楚,但肯定和接触到带有病毒的唾液有关,至于是亲吻还是通过共用的餐具上有唾液等不明,有研究发现,通过咀嚼喂食可以传递病毒给儿童。
如果小时候不感染该病毒,等成人后才出现,可能病情会较重,所以,小时候感染可能也是个好事。
EB病毒为啥被叫作“亲吻病”?
答:因为这种传染病,有飞沫传播、输血传播、唾液传播三种传播方式。而亲吻是唾液传播最常见的“传人”方式。
02
感染“亲吻病”有哪些症状?
感染EB病毒的宝宝,大多会头疼、发热、嗓子疼。这和普通感冒、流感的症状相似,因而很容易误诊。
感染EB病毒主要会出现以下症状:
发烧,体温一般在39度左右波动;
咽喉痛、喉咙发炎;
淋巴结肿大、眼睑浮肿。
大约10%的患病儿童皮肤可出现皮疹,部分患儿可能会呕吐;约20%的患病儿童可出现肝脏肿大,肝区压痛,比较类似肝炎的症状。
如果找出了“元凶”,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都是轻症,治疗EB病毒其实并不难。
需要警惕的是并发症!
虽然治疗EB病毒不算难,但如果拖久了、耽误了治疗,EB病毒可能会“攻击”心、肝、脾、肺、肾等重要器官,引起很多并发症。这才是要命的。
特别是有遗传缺陷的孩子,可能会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一旦发生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达50%!
03
别让人随意亲你的娃,尤其是这7类人
6岁以下的宝宝,是“亲吻病”的高发人群。要想预防,最要紧的是要做到:
不要随意亲孩子,尤其是,不要动不动嘴对嘴亲。
下面这7类人的“亲亲”,除了可能带来“亲吻病”,还有其他传染病风险:
1、出现水疱者
出现水疱就应警惕是否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可通过亲吻等方式传播,对成人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却可能对婴儿致命。
2、化浓妆者
化妆品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引起宝宝接触性皮炎,所以妈妈平时应尽量减少浓妆,亲吻宝宝前唇部应彻底卸妆。
3、感冒患者
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甚而引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症或合并脑炎、心肌炎。
4、口腔疾病患者
通过亲吻宝宝,病菌就会进入宝宝的口腔,引发宝宝的口腔疾病或其他并发症。
5、出现皮疹者
出现皮疹,就应警惕是否是麻疹发作。儿童本身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尤以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母子间的亲吻很容易传染此病。
6、拉肚子、腹泻者
拉肚子虽然是肠道传染病,但致病的细菌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的,因此带菌者的口腔也是传染源。
7、携带具传染性的肝炎病毒者
如果妈妈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携带者,亲吻宝宝是不够安全的。甲肝的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而乙肝则通过注射、输血或血制品、密切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染,乳汁、唾液、眼泪都是不安全因素。
除过亲吻之外,
还有一些家长会自己先尝冷热再给娃喂饭,
或者是咀嚼食物喂孩子。
这种来自大人的“爱”,
非常容易传播EB病毒。
看到可爱的宝宝
谁都忍不住想亲几口
但是千万要“嘴下留情”!
▍来源:云南疾控;图片:百度图片
给疫苗君点个“在看”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