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NK淋巴亚群测定

长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1.html

去年我才接触到“TBNK”这项检查。当时我管了一个反复发热的孩子,却找不出来是什么原因,他发烧烧得特别厉害,家长也特别的焦虑,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只有轻微的肺炎,但每天必烧,发烧时体温达39℃都算是正常发挥,普通退热药对他基本没有作用,只有用了地塞米松才能退烧,但地塞米松也只能起效24小时,用完激素24小时后他肯定还会再复热,都考虑要去做骨穿了,最后的最后查出是EB病毒感染,静点了更昔洛韦,说来也是神奇,更昔洛韦怎么起效那么快的吗?当天用,第二天发热情况就明显好转,前一天孩子还在病床上快要烧熟了,第二天他爸就带着他在走廊里溜达了,没过几天,更昔洛韦第一周疗程满后他就出院了,之后的疗程就于院外完善了。

这个孩子当时他就查了TBNK,记得他爸特别的焦虑,晚上来问我这些检查的结果,看到了TBNK的结果我还不会解释,因为我是真的不会看......于是当时我就直接选择坦白了,我说“这个结果我也不会看,你等我明天问问教授的”......

太尴尬了......

你看我一直就是这么一个不上进又懒惰的人。

现在TBNK检测大致包括的测定项目我还是了解的,这几天我查了查资料,发现其主要分析T细胞、B细胞以及NK细胞的百分比及比值啥的,我突然意识到“TBNK检测”名字的来源就是——T细胞、B细胞、NK细胞。感情我念这名字这么久了才明白这名字是啥意思,感觉这缩写与TORCH检查有得一拼。

白细胞

外周血中的白细胞

一、什么是淋巴细胞亚群?

淋巴细胞一般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三个亚群,即“TBNK淋巴细胞亚群”。

在开始之前,请大家首先明确三个概念:

1、CD(clusterofdifferentiation)是白细胞分化抗原,不同的CD代表着白细胞不同的分化状态,由此区分不同的细胞类型。

2、获得性免疫依靠T、B淋巴细胞,其中T淋巴细胞主司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主司体液免疫。T细胞分为两种:CD4+的辅助性T细胞和CD8+的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又分为Th1和Th2:前者针对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性炎症反应;后者辅助B细胞激活为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3、NK细胞参与的是固有免疫。

其中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表达CD3抗原(表面分化抗原),约占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60%~80%,分为CD3+CD4+CD8-、CD3+CD4-CD8+两大亚群。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表达CD19抗原,约占正常人外周血淋巴总数的15%~20%;NK细胞表达CD16抗原和/或CD56抗原,约占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10%~20%,在机体中不依赖抗原刺激自发地介导对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真正的强者)。

T细胞表面抗原

CD3+CD4+CD8-,CD3+CD4-CD8+

B细胞表面抗原

CD3-CD19+

NK细胞表面抗原

CD3-CD16+和/或CD56+

(淋巴细胞表面标记:

CD2:又称绵羊红细胞受体,表达于大部分成熟的T细胞和NK细胞

CD3:表达于全部T细胞表面,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是TCR-CD3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CD4和CD8分子分别表达于外周血不同的T细胞亚群表面,是区分T细胞亚群的重要标志

CD4还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受体

辅助性T细胞(Th)CD3+,CD4+,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CD3+,CD4-,CD8+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CD4+CD25+

Smlg的主要作用是结合特异性抗原,故又称抗原受体。成熟B细胞的mlg主要为mIgM和mIgD。

NK的表面标志:人类NK细胞表面标志主要以CD16、CD56

单核-吞噬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是CD14)

体液免疫举例

细胞免疫举例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分子来分析不同淋巴细胞亚型的水平。

二、什么是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

大部分淋巴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在细胞周期的G0期)。正常情况下人体只有一小部分淋巴细胞处于活化状态,这些淋巴细胞是具有功能和活性的。

如在自身免疫病(如风湿病)活动期,活化淋巴细胞的比例增高。

三、淋巴细胞亚群是如何检测的?

细胞亚群的检测方法种类繁多,大多都是根据细胞表面抗原及其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设计的。随着单克隆抗体的问世及各种检测方法的建立,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流式细胞术(FCM)为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标准方法。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高科学技术,集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流体力学、细胞化学、细胞免疫学于一体,具有分析和分选细胞的功能。通过对细胞表面抗原的分析,流式细胞仪可以用于淋巴细胞亚型(TBNK)分析及绝对计数、HLA-B27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以及血液病/淋巴瘤的免疫分型。

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原理:基于流式细胞技术手段,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经过抗体孵育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抗体偶联的荧光素标记在激光激发下发出特定荧光,不同抗体发射的荧光在通过过滤片后通过光电倍增管收集并转化为电子信号传导到电脑,并以模拟信号的形式予以呈现。

通过对不同亚群淋巴细胞相对计数、绝对计数以及比率的观察,可以监测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疾病状态下机体的免疫状况,从而辅助诊断,判断病情变化。

例如:CD4+T细胞膜外CD4分子具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识别部位,HIV感染人体后,入侵CD4+T细胞,大量复制,导致CD4+T细胞破坏,数量剧减,功能受损,机体免疫机能严重缺陷,所以,CD4+T细胞检测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诊断及病情观察的重要指标。

流式细胞仪是利用流式细胞术原理,集激光技术,流体力学技术,光电测量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光电测量技术和细胞荧光化学技术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检测仪器。流式细胞仪以其快速,灵活,高通量,高灵敏度和定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基础细胞功能研究、免疫学研究,免疫功能评估、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干细胞研究和检测等各学科领域。

四、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结果解释

通常情况下,T、B、NK三者百分比之和约为%,在5%的偏差内为正常;CD4+%与CD8+%之和等于CD3+%,在5%的偏差内为正常。下面我们来看看临床上常见的改变有什么意义:

(一)T细胞

1、CD3+细胞数的改变,表示T淋巴细胞总数在外周血MNC中的比例的变化。

(1)下降常见于:某些白血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化疗或放疗过程中,长期接受放射性物质,先天性细胞免疫缺陷者,艾滋病,多发性骨髓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

(2)增高可见于:重症肌无力,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活动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CD4+/CD8+细胞比值改变:表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不管是CD4+或CD8+细胞数发生变化均影响该比值。CD4与CD8的比值通常大于1。

(1)CD4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2)CD8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艾滋病初期、慢性活动性肝炎、肿瘤及病毒感染等。

(3)CD4/CD82.5(该值仅作参考)表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过度活跃”状态,容易出现自体免疫反应,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I型糖尿病等。

(注意分清是CD4增加,还是CD8减少)

(4)CD4/CD81.4(该值仅作参考)称为“免疫抑制”状态,常见于:A.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时的比值常显著小于0.5;B.恶性肿瘤;C.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D.某些病毒感染。

(注意分清是CD4减少还是CD8增加)

CD4/CD8降到1.0以下为“倒置”,是较为明显的异常。

(5)若移植后CD4/CD8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则可能发生排斥反应。

(二)B细胞

1、B细胞明显增加:见于淋巴组织增生失调(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见于病毒感染早期。

2、B细胞缺陷:可见于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如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伴T细胞同时缺如),或可见于体液免疫功能不良者,或生命垂危时可极度减少。

(三)NK细胞

1、NK细胞增多:可见于病毒感染。

2、NK细胞减少:可见于免疫功能低下、免疫抑制药物使用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溶贫等)。

五、Th1Th2细胞因子检测

辅助T细胞(CD3+CD4+CD8-)即helperTcell,Th细胞,未受抗原刺激的初始CD4+T细胞为TH0,主要可分化为Th1及Th2,

Th1型T细胞主要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如IFN-γ、TNF、IL-2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家伙就是肿瘤坏死因子α(英文缩写TNF-α)。

Th2型T细胞主要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如IL-4、IL-5、IL-10及IL-13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家伙就是白介素10(英文缩写IL-10)。

这篇文章我总结的特别粗略,大家看看、有个大致框架的印象就好了,细节是经不起推敲的。总之,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博大精深!就像T细胞、B细胞、NK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等它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每一个细胞的每一小方面都可以纵深学习下去,非常非常有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nv.com/myqxhl/1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