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食物感光性较强,如果大量摄入会降低皮肤的抗晒能力,加速皮肤变黑。
01这个时节正是苋菜大量上市的时候
红红的汤汁、软糯的口感让它颇受欢迎
但是这种菜,有些人不能多吃。
扬州22岁女孩小丁(化名)就爱吃苋菜。今年4月的一天,她觉得苋菜特别鲜嫩,就让妈妈炒了一大碗,她一连吃了半碗苋菜,还多添了两勺米饭。
晚上准备睡觉时,小丁突然浑身奇痒,越抓越痒,面部起了红色大包。
第二天一早,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后说,小丁吃的苋菜是一种感光性蔬菜,下午又在外照射阳光,加上休息不好,出现了过敏症状。
苋菜带来的麻烦并不止这些,在年,有位74岁的老人吃了隔夜苋菜后暴晒,结果面部如刷了黑漆一样,面部、脖颈等裸露在外的皮肤都是漆黑的颜色。双手的指头肚都已经干瘪,摸着很硬。
老人手指头、脚趾头都不能动,在重症监护室抢救,还下了病危通知单。
医生表示,苋菜感光强,加上在太阳下暴晒,过敏性体质的人会发生植物日光性皮炎,情况非常严重。
02有些食物会降低皮肤的抗晒能力
营养专家表示,有一类食物感光性较强,如果大量摄入会降低皮肤的抗晒能力,加速皮肤变黑。
感光性食物一般有这些
柠檬、田螺、荠菜、油菜、菠菜、苋菜、莴苣、无花果、香菜、芹菜、韭菜、红豆、泥螺、灰菜、紫云英、雪菜、茴香、萝卜叶、菠菜、荞麦、香菜、红花草、柑橘、芒果等。
这些食物里都含有感光类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易出现过敏、发炎、色素沉淀等现象。
食用大量感光食物后,持续照射阳光就会形成黑斑。当然,这些食物本身都有其特有的营养成分,这并不是要求你完全放弃食用它们,只是不要过度食用或出门前不吃就行。
平时饮食中多吃些富含抗氧化成分,有抗衰老的食物,对预防紫外线过敏非常有效。
抗光敏性食物有这些
四季豆、茄子、西红柿、包菜、洋葱、苹果、葡萄。
(按照抗光敏能力从强往弱排名)
03有些药物吃了也不能晒太阳
湖北武汉36岁的李先生一直在服用阿司匹林,某天他脸上突然红肿起来,而且极痒,还长了水泡,他觉得很奇怪,“以前从来没对药物过敏过,难道突然就过敏了?”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竟是没防晒导致的。
医生说,服用或局部使用某些药物后暴露于日光下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光刺激下引起人体过敏,局部色素沉着、红斑、水肿,同时伴瘙痒、灼痛感,重者可有水泡,溃破后形成溃疡或糜烂。
5类人更易发生光敏反应
强烈的阳光可使药物活化,从而直接破坏或杀死皮肤细胞,与普通人相比,光敏反应更容易发生在以下5类人身上:
1.皮肤娇嫩者
2.因痤疮正在使用抗菌药治疗的人
3.人体免疫缺陷病
4.红斑狼疮
5.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
7类易发生光敏反应的药物
1.沙星类抗菌药
是光毒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一组,很多名称中都带有“沙星”两个字,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等等,属于抗菌药的喹诺酮类别。
据统计,沙星类抗菌药导致光毒反应发生率为0.1-3%,服用该类药物者,皮肤经光照以后,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红肿、发热、瘙痒、疱疹等。
除沙星类抗菌药物外,还有四环素类、磺胺类、美满霉素、多西环素、地美环素等抗菌药,也有光毒反应的报告。
2.抗精神病药
如氯丙嗪,在服药前可找专科医生或药师咨询相关情况,服药后也要做好防护,如戴墨镜及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阳光下等。
3.利尿药
如速尿、双氢克尿噻(氢氯噻嗪)等,也就是能增加排尿的药物,也是高血压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水肿、心衰、胸水、腹水患者也多用到该类药物,临床上也有其发生光毒反应的报告。
4.抗组胺药
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均为第一代抗组胺药,常用于抗过敏治疗。
5.解热镇痛药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很多人对该类药物都不陌生,在感冒、疼痛、消炎时,都可能会用到,在用药日晒后,若出现皮肤反应要警惕。
6.降糖药
如格列苯脲、格列吡嗪等,该类药物也是用量较大的药物,它们均为处方药,若在服药后出现光毒反应时,应及时找专科医生咨询或换药,切不可擅自更改或停药。
7.抗肿瘤药
如长春新碱等,长春新碱常用于治疗急性及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及乳腺癌等。
8.部分中药
除以上西药外,部分中药也会产生光过敏反应,如补骨脂、连翘、白芷、白鲜皮、仙鹤草、前胡、防风、荆芥等。
医生提醒
在使用上述药物期间,一年四季均应注意防晒,特别是阳光强烈的夏季,外出时要撑太阳伞、戴遮阳帽或太阳镜,避免穿短袖上衣,皮肤裸露部位涂防晒用品,尽量减少在日光下活动的时间。
此外,由于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出需要一定时间,一般建议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以及停药后的5天内,都应注意防晒。
有光敏反应史的人慎用光敏药物,看病时应主动告诉医生。在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是否“怕光”,提前做好防晒准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