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掌握 1.抗原及其抗原的两大基本特性?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抗原表位(或称抗原决定基/抗原决定簇/半抗原),抗原结合价,抗原表位的分类有哪些? 3.抗原的分类? 4.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1)佐剂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机制? (2)超抗原的概念,种类和普通抗原的区别? 大家要重点掌握前面三个问题,他们是整个免疫学的基础! 难点是 1.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概念区别。 2.TD抗原和TI抗原概念区别。 一、什么是抗原,它有哪两种特性?决定并抗原免疫原性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1.抗原基本概念: (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通过B,T表位分别和B细胞的BCR和T细胞上的TCR结合,促使B,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和相应的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抗原的两大基本特性 根据抗原的概念就能发现抗原的两大特性: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或称抗原性) (一)第一大特性免疫原性包括两小点: (1)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特性 (2)刺激机体产生物质(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决定并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抗原本身的性质,宿主因素和免疫方法的影响(共为八大因素) (1)异物性(也就是异己程度): 地位: 关系: 对人而言哪些物质具有异物性? 七大自身抗原(脑组织,神经髓鞘蛋白,眼晶状体蛋白,眼葡萄球色素蛋白,甲状腺球蛋白,胰岛β细胞,精子等),病原微生物, 动物血清等都具有异物性。 (2)抗原分子的理化性状: 1)分子量大小: 2)结构复杂性: 3)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4)物理状态: 5)化学性质: (3)宿主因素: 1)遗传因素: 2)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 (4)免疫方法的影响: 1)抗原的剂量: 2)进入的途径: 3)间隔时间:次数不要过密 4)用弱免疫原制备抗体的最佳免疫的方式是: (二)反应性或称为抗原性:同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生反应的特性。具体一些讲,抗原通过表位和BCR/TCR/抗体FAB段结合的特性为免疫反应性或称抗原性。 二、什么是抗原表位(或称抗原决定基/抗原决定簇/半抗原/不完全抗原)抗原结合价?抗原表位的分类有哪些? 1.什么是抗原表位?抗原表位的分类有? 抗原特异性(也就是专一性): 抗原表位: 抗原特异性由抗原表位的: 2.什么是抗原结合价? 抗原分子上的抗原表位的总数就是抗原结合价。 或表述为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 3.抗原表位的分类有? (1)根据结构,把表位分为顺序决定簇和构象决定簇 顺序决定簇:。 构象决定簇: (2)根据位置,把表位分为隐蔽性决定簇和功能性决定 隐蔽性决定簇: 功能性决定簇: B细胞识别的决定簇通常是功能决定簇,构象决定簇,但也识别顺序决定簇。 (3)好根据他结合的对象的不同分: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两种类型,T,B细胞通常识别同一抗原分子上的不同表位。这需要重点掌握 T细胞表位:位于抗原分子内部,是免疫原性多肽片段,为连续性/顺序决定基,经APC处理为小分子肽,和MHCII分子结合后,才可被TCR识别。(结合受体为TCR),性质多为线性表位或隐蔽性表位。 B细胞表位:指抗原分子表面存在的能够和BCR/抗体结合的部位.(结合受体为BCR/抗体),性质多为构象或功能性表位。 1)任:T细胞表位可存在于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在内部,多是隐蔽性决定簇。(B细胞表位:位置多在表面,多是功能性决定簇,) 2)短(大):主要识别的是一些短肽。识别的分子量比通常比B细胞表位的大,但记住不是总是。分子量识别8-12氨基酸的是CD8+T细胞。识别12-17氨基酸的是CD4+T细胞。(B细胞表位:主要识别多糖,脂多糖,多肽,分子量多在5-7左右(注意是多在5-7,而不总是5-7)。(5-7个氨基酸,单糖,核苷酸)。 3)线(顺):决定簇构型主要为线性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4)限:有MHC限制性。必须MHC递呈。(B细胞表位:无MHC限制性) 为大家有个更直观的记忆,这两种表位的区别我们列为下面的表格加强记忆。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特点
T细胞决定簇
B细胞决定簇
口诀
(任短线/限大顺)
又名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位置
任意部位
多在抗原分子表面
性质
多为加工变性后的短肽
不需加工,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等
构型
线性/顺序决定簇
主要为构象决定簇,也可以是顺序决定簇
MHC限制性/MHC递呈
有MHC限制性,必须MHC递呈
无MHC限制,不需MHC递呈
大小
8-12个氨基酸(CD8+T) 12-17个氨基酸(CD4+T),识别的分子量通常比B细胞表位大
通常为5-7个氨基酸;5-7个单糖;5-7个核苷酸
受体
TCR
BCR
三、抗原的分类 1.据抗原的两大特性(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可将抗原分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1)完全抗原: (2)半抗原(或称不完全抗原): (3)半抗原和抗原的关系: (4)载体: 2.据抗原结合价可将抗原分为:单价抗原和多价抗原 (1)多价抗原: (2)单价抗原: 3.据是否需要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来划分,将抗原分为TD抗原和TI抗原: 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1)TD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需要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抗原的为TD抗原,也称胸腺依赖性抗原。 (2)TI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不需要胸腺辅助直接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是TI抗原,也称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它又分为TI-1和TI2抗原。 1)TI1抗原特点: 如细菌脂多糖,有B细胞丝裂原和单一重复的B细胞表位,因此可以使不成熟的和不成熟的细胞发生应答。 2)TI2抗原特点: 抗原如荚膜多糖,仅仅由重复的B细胞表位组成。只能使成熟的B细胞应答。 (3)TD抗原和TI抗原的特点和区别:(难点和重点) 1)T,B,D: TD抗原参与的细胞:有T,B,D(单核巨噬细胞:单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为D)细胞TI抗原参与的细胞:只为B细胞 2)T,B: TD抗原结构特点:T,B它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大家想想,既然依赖胸腺的帮助,所以既能诱发细胞免疫又能诱发体液免疫。 TI抗原结构特点:多为B细胞决定簇,它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3)D: TD抗原化学特点:它大部分为蛋白质类抗原(蛋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为D),TD抗原的典型代表为(天然抗原,微生物,羊红细胞,卵清蛋白OVA,牛血清蛋白BSA,类毒素等凡属于蛋白质性质的) TI抗原化学特点:多为多糖类。典型代表:为细菌脂多糖,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和聚合鞭毛素。 4)G: TD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类型:产生以IgG为代表的等多种抗体成分。有免疫记忆。可引发再次免疫应答。 TI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类型:只产生IgM类型抗体,无免疫记忆。不能引发再次免疫 应答。 5)M: TD抗原:有MHC限制性。 TI抗原:无MHC限制性。 6)N: TD抗原:不易诱发免疫耐受。 TI抗原:容易诱发免疫耐受。 为了大家有个更直观的印象,将它们的特点归纳为表格形式,更有利于大家的记忆 TD抗原和TI抗原的特点区别表(原创)
特点
TD抗原
TI抗原
字母记忆法
T,B,D,G,M,N
参与细胞T,B,D
TT(主要为TH细胞),B,D(单核巨噬细胞)细胞
仅仅为B细胞
抗原结构特点T,B:
多种不同决定簇,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既能诱发细胞免疫,又能诱发体液免疫
重复出现相同决定簇,多为B细胞决定簇仅诱发体液免疫
化学特点D
大部分为蛋白质类抗原(蛋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为D),典型代表为:天然抗原,微生物,羊红细胞,卵清蛋白OVA,牛血清蛋白BSA,类毒素
大部分为多糖类,典型代表:细菌脂多糖,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和聚合鞭毛素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类型G
多种抗体,以IgG为主有免疫记忆,能产生再次免疫应答
单一抗体,以IgM为主无免疫记忆不能产生免疫应答
MHC限制性M
有
无
能否诱发免疫耐受N
不易诱发
容易诱发
4.根据抗原的种属性来划分可将抗原分为: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 (1)异种抗原: (2)同种异型(异体)抗原: 1)ABO血型抗原:由复杂的寡糖构成,其末端决定簇是由糖分子组成。 ABO血型抗体:天然抗体,属于IgM型,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 2)RH血型抗原: 3)T/Tn抗原: 4)HLA: (3)自身抗原(也称隐蔽性抗原): 自身抗原或隐蔽性抗原:是同一个体中自身组织细胞在某些因素如感染,外伤,药物等影响下,获得了抗原性,或从免疫隔离部位释放出来,诱导了对自身组织细胞的免疫应答,这些自身成分为自身抗原。 举几个典型临床例子: 1)如甲状腺球蛋白释放入血, 2)甲状腺球蛋白 3)眼晶状体蛋白,眼葡萄球色素蛋白的释放, 4)精子抗原的释放。 (4)独特型抗原: (5)共同抗原(包括类属抗原,异嗜性抗原)和共同抗原表位;交叉反应和分子模拟;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的意义 1)共同抗原(又称交叉反应性抗原): 共同抗原的结构基础是:共同抗原表位。 共同抗原表位: 共同抗原分类: 类属抗原:出现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类属抗原 异嗜性抗原: 2)交叉反应和分子模拟: 分子模拟要和自身抗原被修饰,自身抗原的改变,隐蔽性抗原的释放区分开来 自身抗原被修饰: 自身抗原的改变: 隐蔽性抗原的释放: 3)共同抗原,交叉反应意义: ①疾病发生有关: ②疾病诊断:外斐反应的诊断原理 (6)耐受原和变应原: 1)耐受原: 2)变应原/过敏原: (7)TAA和TSA: 1)TAA: 2)TSA: (8)根据抗原是否需要在抗原提呈细胞APC内合成分类: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1)内源性抗原: 2)外源性抗原: 以上就将抗原分类全部讲完了,下面看本章的最后一个问题: 四、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1)佐剂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机制? (2)超抗原的概念,种类和普通抗原的区别? 先来看一下佐剂: 1.免疫佐剂的概念 2.免疫佐剂的分类:大致分为四类 (1)弗氏佐剂: 用途: 功效: 缺点: 分类:分为完全或不完全弗氏佐剂 1)不完全弗氏佐剂: 2)完全弗氏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中+死的分枝杆菌 3)生物性的佐剂 4)化学性的佐剂: 5)人工合成的佐剂: 3.佐剂作用机制为:针对抗原和免疫细胞 增强抗原表面积,使之易被吞噬 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延缓降解和排除 诱发抗原注射部位及局部淋巴结炎反应,刺激免疫细胞增殖: 1)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 2)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扩大免疫应答能力 4.佐剂的生物学作用:总而言之就是增强免疫反应包括: 1)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2)能增加抗体的效价 3)改变抗体类型, 4)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5)增强IV型超敏反应。 5.佐剂的用途: 最后看一下:超抗原 首先看一下它的概念: 1.超抗原概念: 2.超抗原种类:两类。 3.超抗原结合部位: 4.参与细胞: 5.走两极端: 6.典型示例: 7.超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的实际意义 1)毒性作用: 2)引起病毒复制: 3)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4)引起免疫抑制: 以上为第二章的全部内容。
星恒六周年,医师高端班、精品面授班推出九折优惠报班活动。想在20年拿证的同学赶紧把握机会,现在学习,省钱又通关!一年不过,第二年免费重修!
说明:上述15个省份有技能面授点,其他地方没有,
就只用开的精品班课程
开通精品面授班
课程介绍:年执业医师精品通关课程助您一次过关!
开通星恒教育课程的简单流程:
1.按照您的考试科目安装星题库软件(不用注册会员)
2.发姓名、电话、地址信息给周老师
3.按照课程价格转款(支付宝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