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让爱心飘扬成风景
作者:金草人
今天是年12月1日,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
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为强化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宣传防控艾滋病的知识,把每年12月1日确定为世界艾滋病日,这是因为首个艾滋病病例是在年12月1日被发现的。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红丝带是世界人民团结协作的纽带,象征着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表达着对艾滋病患者最大的关怀,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和平的热爱。多年来,艾滋病病毒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关艾计划”必将使它走向穷途末路。这条威力无比的红丝带啊!已经飘扬成无数颗“爱心”绽放出的美丽风景,宣告着艾滋病“魔鬼”灰飞烟灭的日子很快到来。
艾滋病,这个名字听起来让人感到无比害怕,恐怖万分。这是因为它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不治之症,被称为“超级癌症”、“20世纪瘟疫”,世界医学界至今仍没有研究出有效治疗它的药物和方法,只能进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来自遥远的非洲,那些生产、生活水平极其落后的原始部落是它的老家。它的传播速度很快,很容易传染给别人,它和它的“徒子徒孙”们像可恶的魔怪一样上蹿下跳、无孔不入,四大洋泅渡迁徙,五大洲落户安家。它们先是漂洋过海,来到“美帝”,建立了本土之外的第一个新家;它们又走遍全球,尤其喜爱在发展中国家,即所谓的“第三世界”里肆虐蔓延,泛滥成灾,已然成了地球上最可怕的恶魔,也算是一群不受待见却十分嚣张的“阿非利加”黑种老外吧!
艾滋病的学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指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产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又称HIV病毒,是一种极具杀伤力和危害性的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是它的“拿手绝招”。它鬼鬼祟祟、阴险狡诈,就像鲜廉寡耻的强盗一样,千方百计地“偷渡”进入人体,潜伏期很长,历经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开始“发酵”,兴风又作浪,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且终生感染,无法治愈,直至最后死亡。人们从辨认出它的那一天开始,就和它进行着坚决的斗争,风风雨雨,不辞辛劳,至今已有37个春秋。但全球平均每分钟仍然有一个孩子惨遭毒手,被它“迫害”致死,或因为它的作恶多端而失去了父母的怀抱。它就这样残暴地摧毁了无数个幸福家庭,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艾滋病也早已来到了我国,“卧薪尝胆”了多年,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偶尔有那么丁点“小打小闹”,曝出个把艾滋病病例,国人也没有把它太当回事或太放在心上,总以为这个“非籍”老外离我们尚有十万八千里,不必大惊小怪,也无须过于“友邦惊诧论”。毕竟是“第三世界”独创的“生物武器”嘛,按理说应该旗帜鲜明地去祸害以“美帝”为首的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才对啊,怎么会来侵害“第三世界”的“龙头老大”我们大中华呢?就这样打了一会儿“瞌睡”,稍微“麻痹”了一阵子吧,用“政治挂帅”的话说,就是思想上放松了警惕。让它借着“友好往来”的东风,“免签”了“出入境证”,“暗度了陈仓”,落了地,生了根,发了芽,渐成气候,终于一发而不可收拾,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且有即将“大功告成”之势。据相关统计,我国携带HIV病毒的人数已接近百万,艾滋病已成为威胁国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三大疾病之一。一些高校等人群密集之处,一群“丢失信仰”的大学学子们,以及某些藏污纳垢的娱乐场所,俨然成了艾滋病感染的重灾区,肆意放大着它得意洋洋的“狞笑”。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控制,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艾滋病”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我们听到过太多这方面的信息和报道,陌生在我们对它又不是十分了解,看不清它的“庐山真面目”,难以彻底地认识它。我们最初是把它翻译成“爱滋病”的,“爱”和“艾”同音,单从翻译学的角度来讲,没有任何瑕疵。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改“爱”为“艾”了,估计是担心对国人产生误导吧!也是啊!“爱滋病”?这个称呼是让人感到蛮惊诧的,怎么会有因“爱”而滋生的疾病呢?你还别说,它就是一种因“爱”而滋生的疾病,因为它最初就是在不正当、不清洁的性行为中产生的一种病毒,后来又像放荡的“色鬼”一样游走四方,借助血液、精液、唾液等方式迁徙流浪。它可怕的魅影幽灵般晃荡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母婴遗传、同性恋、接吻是它传播的一般途径,吸毒和性交是它扩散的主要渠道。而这些又都是所谓的“爱”的表达方式啊,只不过有些是畸形的“爱”罢了!因为“爱”而走向死亡?太可怕了!这种“爱”的成本和代价也太高了吧?谁想“爱”谁去“爱”吧,没人拦着,责任自负!只不过任何“爱”都是要遵从社会公德的,不去恶意骚扰、侵害无辜的人,不去存心欺骗、敲诈善良的人,这是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不容含糊。
我们都知道生命很重要,重要到每个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次。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爱护这个世界上最最宝贵的东西。不能等到山穷水尽、人去楼空、气息奄奄,行将油尽灯枯之时,才来感叹自己没有爱惜身体,虚度了美好时光,浪费了青春嘉年华,透支了宝贵的生命,那可就真的是来不及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卖的,不会再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机会。即便有,那也是“提足最后一口精气神”的回光返照,或者是小说家们精心构思出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或者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们的一种朴实愿望。小说家们虽历经磨难沧桑,但心中还珍藏着没能实现的梦想,手中还握有流淌心泉的笔,习惯了倾诉酸甜苦辣,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劳苦大众们只能默默忍受着一生的苦难,除了感叹上天的不公之外,也只能设想出一些美好的结局来安慰心有不甘的灵魂,祈祷着来世投个“好胎”,过一把与今生“擦肩而过”的“荣华富贵”瘾,仅此而已。这也是中外史话中“落难公子遇富家小姐搭救”、“王子与灰姑娘有情人终成眷属”等典故或寓言能够传颂千古的原因所在,用现代时尚的话说就是“意淫”呗!哪有如此美妙之事等着你啊?告诉你吧,那些都是虚幻的,就像天上的彩虹和人间的海市蜃楼一样,美好但不真实,美丽却很短暂,稍纵即逝,抓不着也靠不住的,可望而不可即啊!
扯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无论何时何地,两者“皆不可抛”。珍惜生命,忠贞爱情,有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对付或预防“HIV”这种因“爱”而生的病毒就简单、容易多了。有这么轻而易举的事吗?有!据考证,正常的社会交往和一般的礼节性接触,是不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如:安分守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必要时使用安全套,防止性传播;洁身自爱,不献血、不输血、不吸毒,切断血液传播的途径;加强自我保护,不与别人共用剃须刀、指甲剪、牙刷等有可能割伤皮肤或黏膜的生活用品,避免交叉感染等等。只要切实做到以上这几点,预防艾滋病,“小菜一碟”哦!说一千道一万,就是避免与“不相干的人”进行精液、血液、唾液等方面的“深度接触”。大家看看,是不是很简单、很容易啊?呵呵!说起来简单、容易,真正做起来的话,还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每个人的生活习性又各不相同,防控的效果也就不会尽如人意了。比如:有些人喜欢安静,足不出户,“养在深闺人未识”,宅男宅女一枚,感染上这种“爱的病毒”的机率几乎为零,呵呵!免疫力杠杠的!不过还得友情提醒一下,有时间去看看心理医生吧,预防“自闭症”也很重要哦!有些人喜欢热闹,五湖四海,“兄弟”朋友遍天下,“桃园盟誓”,义薄云天,“四脚白,家家熟”,风风火火闯九州,饭局、酒局不断,推杯换盏,指点江山,这类人还是有可能感染上“爱的病毒”的,因为他们“博爱”啊,呵呵!还有那些浑身使不完劲的“红男绿女”们,整天热衷于“放飞梦想”、挥霍青春、“典当”爱情、寻求刺激,沉溺于“欢乐时光”,又不按规则、套路出牌,跟风着各种时尚姿势和模式,追求所谓的“幸福生活”,这群人是最容易感染上“爱的病毒”的,因为他们不但“博爱”,而且“滥交”,抑或早已糜烂不堪了!不过和他们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多此一举哦!还是省省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们去吧!
还是来说说最需要我们满怀爱心去关爱的那一群人吧,也就是无意中或者无辜被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他们是一个备受煎熬的特殊群体,他们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洁身自爱,更没有什么不良或“越轨”的生活喜好和习惯,却在不知不觉中惨遭艾滋病“毒手”,令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他们或在承受疾病的折磨,身体被隔离接触;或在遭受世人不一样的眼神,忍受“有色视镜”的势利白眼;或已被社会生活抛弃,饱受精神上的摧残……所有这些不公正“待遇”,都会给那些本就脆弱不堪的心灵再蒙上一层永远抹不去的阴影。这不是往“伤口上撒盐”吗?就不能厚道些,释放一点“人之初,性本善”的爱心吗?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用于发蒙的“中华三字经”被扔到哪个角落里去了?“老外”勃朗宁也说过:“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座坟墓”。也就是说,如果“丢失”了一颗颗充满关爱的心,世界将会变得荒芜萧条,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如何才能让世界充满爱呢?心灵的奉献最为重要!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友爱,相互沟通、交流,让心与心相通,让爱与爱相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同样的道理,艾滋病固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奉献出真诚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艾滋病人,让关爱走进每一个艾滋病患者心中,让他们明白不仅要为自己坚强地活着,更要为爱他们的人坚强地活下去,增强他们生存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万恶的艾滋病病魔的侵害。这也是“关艾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设立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和宗旨所在。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愿更多的人远离疾病、远离痛苦、远离伤害!红丝带,让爱心飘扬成风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年12月1日二稿
作者:金草人
本文独家首发于潇湘夜雨原创文学平台,若转载或刊用本文,需经本平台授权,请与本平台联系;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刊用的侵权行为,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您好!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