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65阳性。
临床上又具有HCMV相关表现,如黄疸、脾大、肝酶升高等,排除导致症状的其他常见病后可作出诊断。抗病毒药物应用指征是什么?有明显HCMV性疾病如黄疸型或淤胆型肝炎、间质性肺炎、脑炎和视网膜脉络膜眼(可累及黄斑而致盲),尤其是免疫抑制个体如ARDS患者。移植后预防性用药。有中枢神经损伤(包括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先天感染者,早期应用可防止听力和中枢神经损伤的恶化。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1)更昔洛韦(GCV)为首个获准应用的抗HCMV药物,目前仍然为首选。需静脉给药,诱导治疗:5mg/kg(静滴>1h),q12h,共2~3周;维持治疗:5mg/kg,1次/d,连续5~7d,总疗程约3~4周。注意事项:
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皆可,最终滴注浓度不超过10mg/ml,滴注时间不少于1h。特殊人群用药:肾功能不全时静脉滴注给药剂量调整需计算肌酐清除率(ml/min),给予相应剂量调整。特殊疾病状态: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ul、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20/ul)患者,以上患者不得使用本药。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常规和肝功,粒细胞减少重者可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若需再次治疗,仍可使用原剂量或减量,或联合应用集落刺激因子以减轻骨髓毒性。
(2)缬更昔洛韦(VGCV)是更昔洛韦的L-缬氨酸酯,口服后在肠壁和肝脏中被代谢为活性形式(GCV),VGCV具有约60%的口服生物利用度。VGCV现在已经取代了口服GCV,口服或静脉注射6周缬更昔洛韦是治疗症状性CMV感染的普遍疗法。有研究表明:用缬更昔洛韦治疗有症状的先天性CMV感染新生儿,15~16mg/kg,1次/12h,其治疗依从性更好,6个月疗程比6周疗程的治疗效果好,对患儿远期听力和神经发育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注意事项: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及肝功。(3)膦甲酸为焦磷酰胺类似物,能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为抗CMV二线治疗药物,肾毒性大,不推荐用于普遍性预防和抢先治疗。儿童一般作为替代用药,特别是单用GCV仍出现疾病进展时,可单用或与GCV联用。国外介绍儿童可参照成人方案:诱导治疗:60mg/kg,每8小时一次(持续静滴1h),连用2~3周;免疫抑制者需维持治疗:90~mg/kg,1次/d。维持期间疾病进展,则再次诱导或与GCV联用。注意事项:使用以前及使用期间患者应水化,静脉输液(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量为2.5升/日,并可适当使用噻嗪类利尿药。对于肾功能不全者按肾功能调节剂量;使用本药期间必须密切监测肾功能,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做到给药个体化。本药可引起低钙血症,与已知能影响血钙的药物合用时应慎重。
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巨细胞病毒可通过哺乳、输血、胎盘、产道、呼吸道等方式传播,但对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胎盘和脐血传播。中~重度症状存在先天性HCMV感染的新生儿可存在多种表现:如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发育迟缓、肝炎(转氨酶升高或胆红素升高)、肺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如小头畸形、脑室增大、颅内钙化、脑室周围异常回声、皮层或小脑发育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感音神经性耳聋或脑脊液中HCMV-DNA阳性。轻度症状仅有1~2个孤立和轻微的先天性HCMV感染相关症状,如肝脏轻度增大、血小板水平轻度降低或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仅存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无明显的HCMV感染症状,仅存在感音神经性耳聋(听阈≥21分贝)。无症状无明显的先天性HCMV感染症状并且听力正常。诊断新生儿出生后2周内的唾液或尿液样本以及血液检测出HCMV-DNA阳性。治疗对象以中~重度先天性HCMV感染症状的新生儿作为治疗对象,在生后1个月内开始治疗;不推荐对无症状新生儿进行治疗。治疗药物推荐更昔洛韦,每次6mg/kg,每12h1次,静脉注射。疗程6周。治疗期间的监测血中性粒细胞检测:开始治疗时每周监测1次,连续4周,然后每个月监测1次,直至治疗结束。
转氨酶水平检测:开始每2周1次,然后每个月监测1次。
随访治疗开始后应尽早进行眼科检查,且根据眼科医生建议定期复查。
3岁前每6个月进行1次听力测试,3岁后每年进行1次听力测试,直到度过青春期(10~19岁)。
1岁前开始生长发育评估可能对一些有症状的先天性HCMV感染患儿有一定帮助。
产后乳汁HCMV-DNA阳性的母亲是否可以哺乳?当母乳HCMV-DNA阳性时,母亲血清HCMV-IgG阳性者可以直接对足月新生儿哺乳;最好不要将未经处理的新鲜母乳直接喂养32周胎龄或出生体重1g的早产儿,建议通过冷冻或巴氏消毒处理HCMV-DNA阳性新鲜母乳后再哺乳。阿昔洛韦能用于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吗?不推荐使用,有研究表明,更昔洛韦能够更有效的治疗HCMV疾病,对HCMV疾病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明显优于阿昔洛韦。此外,阿昔洛韦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科临床病毒感染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50(4):-.DOI:10./cma.j.issn.-..04..
[2]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诊疗规范(版)[J].器官移植,,10(2):-.DOI:10./j.issn.-..02..
[3]冯文雅,刘钢.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治进展[J].传染病信息,,32(03):-.
[4]李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华医学会,:1.
[5]银益飞,齐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与临床干预指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5(04):-.
[6]王文辉,赵武.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40(14):-.
编辑:菁媛题图来源:站酷海洛投稿及合作:zhangjingyuandxy.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