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间到~
在第三个学习日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40个知识点
这也是竞答前的最后一次学习啦
希望大家经过三天的学习
对健康常识和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打起精神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今日学习重点:
61.非同日三次血压测量,血压≥/90mmHg,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肾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62.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限盐、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63.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
64.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肥胖者减重10公斤可降低收缩压5-20毫米汞柱;合理膳食可降低收缩压8-14毫米汞柱;限盐可降低收缩压2-8毫米汞柱;规律体育锻炼可降低收缩压4-9毫米汞柱。
65.正常成人的心率一般在60次/分~90次/分。心率每分钟低于50次则为心动过缓,大于次为心动过快。
66.心动过缓或是过快、不规则心率可能导致包括心慌、胸部不适、疲乏、头晕、晕厥,部分人可无症状。心电图检查是筛查和诊断不规则心跳的简单方法。
67.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早亡。
68.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①有“三多一少”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症状,同时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
②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
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69.糖调节受损又叫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减低。具体指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和/或空腹血糖为7.0mmol/L,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11.1mmol/L。
70.有下列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糖尿病高危人群:①有糖调节受损史;②年龄≥45岁;③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24kg/M2);④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有2型糖尿病;⑤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⑥妊娠糖尿病史;⑦高血压(血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⑧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及甘油三脂(TG)≥1.70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⑩静坐生活方式者。
71.糖调节受损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每年约1.5%-10%的患者进展成为糖尿病;超重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4倍。
72.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73.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肾脏衰竭等。卒中、心肌梗死和肾脏衰竭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截肢和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74.脑卒中(脑中风)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内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75.心脑血管病是目前我国居民第一位死因,发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也是导致60岁以上人群肢体残疾的第一位原因。
76.脑卒中的可控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心房颤动或其他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缺乏体力活动、大量饮酒、肥胖、代谢综合征、营养摄入不合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睡眠呼吸紊乱等。
77.脑卒中的不可控危险因素有:年龄>50岁、性别、直系亲属中有过卒中病史、种族等。
78.预防脑卒中的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均衡摄入六大营养素和膳食纤维、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提倡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等。
79.全国癌症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每天有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
80.常见癌症早期预警信号:①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逐渐增大的肿块;②体表黑痣和疣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变浅、迅速增大,脱毛、瘙痒、渗液、溃烂;③吞咽食物有哽咽感、胸骨后闷胀不适、疼痛、食管内异物感;④皮肤或黏膜经久不愈的溃疡,有鳞屑、出血和结痂等;⑤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⑥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⑦经期外或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⑧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⑨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等。
81.预防恶性肿瘤应从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远离烟草、限制烟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感染、心理平衡。
82.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疫苗。
83.碘缺乏的危害有①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②引发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聋、哑、呆、傻;③导致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④导致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食用加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84.购买、保存和使用碘盐时应注意:①务必购买小塑料袋包装、印有指定商标、贴有碘盐标志的碘盐。②不要存放时间太长,随吃随买。③装入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缸内,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④炒菜、做汤在快熟出锅时放盐效果好。⑤不要用油炒碘盐。⑥腌制咸菜一定要用碘盐,不要淘洗碘盐。
85.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核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86.家养犬、猫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8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88.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89.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9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91.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抗体,但在检测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92.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93.目前在我国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94.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95.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96.中等强度运动指体育活动时,心率(次/分))控制在最大心率(=-年龄)的60%-75%之间的运动强度。此强度下的个人主观感受通常为:呼吸变快、上气不接下气,运动后微微出汗,可以说话但不能唱歌。
97.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98.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5岁左右达到最高,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随着年龄增长,骨量流失得越来越快。峰值骨量越高,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99.母乳喂养可降低患龋病的风险。健康的乳牙有利于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以及全身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乳牙发生龋病要及时治疗。鼓励儿童多吃纤维性食物,不仅有利于牙齿的自洁,还能增强咀嚼功能,有助口腔健康。
.运动通常包含有氧运动、抗阻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三种形式。其中,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抗阻力量练习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与耐力,柔韧性练习则可以提高身体柔韧度。三者有机结合,可以从整体上提升人体素质。
温馨小提示
最后一天学习时间啦
9月24日(本周四)
记得准时来参加线上竞答哦~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供稿:社区建设办公室
编辑:社区建设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