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透露,团队研制的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已获药监局批准进行扩大临床试验,现在正在申请紧急使用。
“现在都是‘打疫苗’,疫苗其实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接种的。”陈薇说,团队一直在探索“双非疫苗”的研发,即非注射、非冷链,比如雾化吸入的方式。 陈薇解释说,雾化吸入式疫苗只需针剂疫苗的五分之一的剂量,且不用一瓶一瓶装,疫苗瓶子的瓶颈问题也可以解决。此外,相较于注射式新冠疫苗形成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吸入式新冠疫苗还可形成黏膜免疫,这三重免疫是最理想的状态。资料显示:
所谓雾化吸入免疫,即采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激发黏膜免疫,而这种免疫是通过肌肉注射所不能带来的。通常,通过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只能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此外,使用雾化吸入方式免疫是无痛的,且拥有更高的可及性。
黏膜免疫可筑起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第一道防线注射疫苗和吸入式疫苗让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有何不同?6月4日,一位高校的免疫学专家对解释,注射疫苗一般只能引起体内产生IgM和IgG抗体,这些抗体一般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可以中和进入血液的病毒,能够阻止病毒在全身的播散,减少重症,但黏膜表面的细胞没有血液供应,这类抗体无法保护这些细胞不被病毒感染。“吸入疫苗直接使黏膜的淋巴组织免疫,产生分泌型IgA抗体,形成局部免疫,能够阻止病毒对黏膜的感染。”上述免疫学专家表示,吸入式的新冠疫苗才能引起比较有效的黏膜局部免疫,防护黏膜的感染才能挡得住新冠病毒。事实上,去年8月14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了陈薇院士团队的研究论文《单剂量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可提供针对SARS-CoV-2攻击的保护》(Asingledoseofanadenovirus-vectoredvaccineprovidesprotectionagainstSARS-CoV-2challenge)。陈薇团队在上述研究中提到,肌肉注射时强烈诱发全身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促进对入侵病毒的快速防御。而吸入式疫苗接种,除了全身免疫外,还诱导病原体特异性粘膜免疫,这可以在新冠病毒进入人体时就提供第一道防线。上述研究提到,粘膜疫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优势,可以防止病毒在上呼吸道复制,阻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雾化吸入式疫苗可以实现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内三重免疫的最佳功效。”陈薇院士在上述大会报告中还提到,雾化吸入式疫苗只需针剂疫苗的五分之一的剂量,且不用一瓶一瓶装,疫苗瓶子的瓶颈问题也可以解决。疫苗专家陶黎纳对澎湃新闻解释,这相当于在疫苗产能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供应量变成了原来的五倍。首次证明小鼠实现上下呼吸道完全保护
“吸入式新冠疫苗模拟了一个自然感染过程,理论上推测吸入的疫苗对新冠病毒阻断效率会更好。”陶黎纳队澎湃新闻表示,实际的保护率怎么样还是需要看临床研究数据。上述文章提到,该研究首次证明,使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Ad5-nCoV)的单次黏膜接种小鼠可以实现对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完全保护,防止新冠病毒感染。上述研究也提到,黏膜疫苗接种是否会保护自然暴露下人类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仍有待在III期试验中确定。而据陈薇院士透露,在去年9月29日就已经在武汉开展临床实验,目前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了扩大临床实验。目前还未见有公开发表关于吸入式新冠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相关论文,进一步的临床数据还有待披露。但从全球来看,吸入式新冠疫苗也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去年9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