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自年全球卫生部提出设立世界艾滋病日的建议,至今已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
作为没有预防疫苗、没有特效药、高死亡率的传染病,大部分人听到这个疾病都觉得莫名恐惧。毕竟,自年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世界上第一次关于艾滋病病例报告开始,在短短三十多年间其已成为肆虐全球的传染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截止年底,我国报告目前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万例,各省市也报告了年前十个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其中深圳新增例,含29例学生病例;北京新增例,较去年同期增长17%;江苏省新增例……相当于每四分钟就会新增一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为什么在这里要区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呢?
因为这是两个概念。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的恶性传染病,其伤害性主要在于会破坏人体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而最终死于各种感染病或恶性肿瘤。
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在艾滋病病毒潜伏期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也就是说,可能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所以HIV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是两个概念,但二者都具备传染性,需要治疗和被预防。
我国HIV高发年龄段呈两头化倾斜趋势,分别着重于20-29岁,50-59岁这两个年龄段,其中性传播占比95%,还有包括经注射器传播,母婴传播等。
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该注意什么?
这取决于我们的工作环境,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中是接触不到艾滋病病人或HIV病毒携带者。医院或者警局等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接触HIV病人就屡见不鲜了。小编作为医学生出身,在医院实习时就曾为HIV病人进行治疗,说实话,虽然知道正常接触是不会传染的,但还是存在一定心理压力,那么普通人对艾滋病的误解就更深了。实际上,HIV不是新冠,很多HIV携带者可能也是无辜的被感染人群,他们也需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在强调预防的同时,也一直鼓励大家平等得接受艾滋病患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根治艾滋病的方法,全世界仍无有效预防感染的疫苗问世。因此,预防教育始终是阻断艾滋病传播最为有效的方式,包括防艾教育和性教育两个方面。随着艾滋病感染者的低龄化发展趋势,尤其是青少年性教育要尤为加强,性取向可以不分性别,但一定要安全。
在这里我们提出几点预防措施: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高危性行为。
(2)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3)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4)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不要前往无相关资质或消毒灭菌条件不合格的小诊所、美容院、纹身店就诊或美容。
(6)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7)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8)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育龄妇女,如果生育须采取必要的医学措施,以预防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9)发生高危行为后,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必要时及时采取预防用药。
(10)医务人员要防范锐器伤的发生,如果发生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应当及时有效地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