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军博士首先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年4月6-10日在德国莱比锡召开的第10届国际自身免疫会议的主要内容,持续5天的会议总共29个大会发言和59个分会场的个分会发言,内容涉及到疫苗、基础免疫、自身免疫病的临床诊治、自身抗体检测的标准化和合理化、新自身抗体研究进展、生物制剂药物浓度及抗体的检测等。
胡朝军博士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及国内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情况详细介绍了自身抗体检测方面的重要内容:1)自身抗体检测的标准化及合理化;2)ANAHep-2细胞荧光模式标准化命名和ANA检测结果报告国际共识,解读了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分层报告的重要临床实践价值,特别强调将最近几年新发现的荧光核型——致密斑点型(DFS)单独报告的重要性;3)详细介绍了ANA检测结果报告国际共识形成的两种ANA结果报告形式及二者的区别。胡博士指出鉴于ANA检测在自身免疫病诊疗中的重要价值及目前我国ANA检测报告名称、报告形式的混乱状态,为了方便国内同行了解学习,已经组织国内该领域的多位专家对最近国际上关于ANAHep-2细胞荧光模式标准化命名和ANA检测结果报告国际最新共识进行解读并尽快发表。4)计算机辅助判读系统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标准化中的重要作用。5)生物制剂药物浓度及其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的精准医疗中的重要价值;6)自身抗体检测自动化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医院杨再兴博士从自己多年进行meta分析研究的亲身感受出发,生动地讲授了其自己对meta分析研究的几点体会,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包括:简单介绍了国内外meta分析研究的著名专家,如GuyattG、CochraneA、SchünemannH等;应该如何进行meta分析研究的选题;文章查询、鉴定和筛选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meta分析过程中遇到异质性应该怎样解决;以及如何进行较好的亚组分析;应该使用哪些相关统计软件等。
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张蜀澜助理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如何在临床检验常规工作中开展科研的经验。对于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是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好我们丰富的临床资源。我们平日应注重大规模的生物样本库的建立及管理,并能够有效利用每天产生的大量的临床指标数据,挖掘其中的宝藏。在刚开始科研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阅读文献来选择课题的方向。在积累了一定的临床及科研的经验之后,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积极寻找与临床密切相关,能很好解决临床现实问题的课题立项。对于科研工作不应盲目的设定过高的目标,要报以踏踏实实的心态,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果。
首先来自医院的李萍助理研究员,跟大家交流了自己年发表在Medicine上的一篇题目为《汉族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IL12A基因关联性研究》的文章,本研究是第一次针对中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进行finemapping,在对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和名健康对照进行基因分型后发现了三个强关联性位点(rs,rs和rs),rs和rs在中国人群中是强连锁位点(r2=0.),经过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研究后发现这两个SNP位点于IL12A表达下调有强关联性。该研究者的研究数据在自身研究基础上基于公共数据库同欧洲人群和日本人群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IL12A是中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易感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做了重要铺垫。
在李萍助理研究员交流之后,来自华中医院的汪峰博士,汇报了他年发表在EuropeanJournalofImmunology上的文章,即:健康人群NK细胞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IGIT)表达水平与功能异质性相关性研究。虽然大家已经早已了解NK细胞在机体中具有不同的免疫表型及不同功能,可是具体是如何参与这些变化还是未知数。TIGIT全称为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虽然优先表达NK细胞,但是其表达又太宽泛。他们发现TIGIT在健康人群NK细胞中的表达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相比NK细胞高水平的TIGIT表达水平,TIGIT低水平表达更能显示高的细胞因子分泌能力,脱颗粒活动性和细胞毒性作用。阻断TIGIT通路后能显著增加NK细胞功能,尤其是在NK细胞高水平的TIGIT表达水平时,这种作用更明显。经过进一步研究,他们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患者中发现,TIGIT表达水平于IFN-γ分泌能力是呈负相关的。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出了TIGIT表达和NK细胞功能异质性之间作用的新机制,而这种机制的发现可能用于解释为什么个体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上有不同的易感性。
第三位交流的祝先进博士来自于福建医院。IL-1β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他们的科研团队在研究发现Cyr61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后,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IL-1β和Cyr61含量要高于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而且在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IL-1βmRNA和proIL-1β蛋白水平有显著升高。同时,他们还发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和滑液中ATP水平也有显著增加,在平时实验时,IL-1β是很难在上清液中检测到的,然而,他们在Cyr61活化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加入合成的ATP培养后检测上清液后,发现IL-1β水平有明显升高。该研究最大的意义在于最新揭示了Cyr6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可以促进成纤维样滑膜细胞proIL-1β产生。
随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吴瑛婷博士分享了她年发表在Pathology上的两个独立的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病例报导,均由复合型的杂合突变体引起。笔者首先使用ELISA法检测体内的PC抗原含量,使用显色发光法检测PC活性,使用PCR法检测PC基因突变。检测发现这两名独立的患者均有PC抗原含量及活性下降、PC基因突变。笔者进一步分析了PC基因突变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转染COS-7细胞,来明确基因突变对PC分泌活性和功能的影响。再通过免疫荧光法可视化的观察突变型的PC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位置。进一步的功能分析发现PC基因突变可使细胞内PC蛋白的折叠及分泌功能严重受损。因此,这两个罕见的复合型杂合变异可通过影响PC蛋白的分泌活性,导致I型的PC蛋白缺陷症。
医院的黎锦博士分享了她年发表在EnvironmentalToxicologyandPharmacology上的氨氯地平可预防阿霉素所致的毒性作用的文章。笔者首先选择了中国SD大鼠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体外实验。通过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内毒性大小。笔者使用RT-PCR法检测到Smad6和Smad7的mRNA表达上调。Westernblot法确认Smad6和Smad7蛋白表达上调。结果表明,氨氯地平(10?8到10?5mol/L)显著降低LDH活性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在组合时与TGF-β1(P0.01);氨氯地平(10?7到10?6mol/L)显著增加Smad6和Smad7mRNA和蛋白的表达。总之,氨氯地平可通过上调Smad6和Smad7的表达量,来预防阿霉素诱导的毒性作用。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免疫性疾病检验诊断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永哲教授组织的本次青年论坛为年青人进行学术交流和展示自己才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