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兽医临床的各种皮肤病非细菌性

                    猪痘

1、病因

病毒引起,直接接触传染。皮肤损伤是猪痘感染的而必要条件。猪虱及其他吸血昆虫对皮杜损伤使病毒得以进入皮肤。

2、症状

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痘疹。病变皮肤位于腰背部、胸腹部及大腿内侧,病变开始为丘疹,然后发展成水疱,水疱容易破裂,若继发感染会形成脓疱。水疱破后常会结痂。大多数痂皮在感染三周后脱落。在临床上须与猪疥廯区别。无并发性皮肤病的猪痘不会发痒,不难作类症鉴别。对临床诊断如有可疑,应作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猪痘病毒可在电子显微镜下认出。取痘疹制作涂片,HE染色镜检,变性坏死的上皮细胞中检出嗜酸性包涵体确诊。

3、防治

3.1全身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3.2加强卫生管理及清除一切外寄生虫。

3.3用邦诚碘甘油涂抹患部。

真菌性皮肤病

1、病因:主要由石膏样毛廯菌和小孢霉菌引起。

2、症状与病变

病变可发生在身体各部分。病变为圆形、棕或橘色分泌物覆盖毛发,逐渐扩大。此病全年均发生,主要是小、中猪发病较多且症状严重。发病与品种、性别无关,小、中猪发病率为5-10%,致死率极低。发病初期,猪的皮肤潮红,几天后颜色逐渐变红,并伴有渗出性炎症。此时猪食欲、精神、体温无异常,再过2-3天后,猪皮肤逐渐出现铁锈或褐色斑块病灶。多发于耳根、肩胛或颈部皮肤,严重的出现在四肢,甚至波及全身。后因皮下结缔组织大量增生,淋巴和血液回流受阻,皮肤肥厚而发生“象皮病”。

3、诊断

刮取病灶的痂皮和粘有渗出液的被毛,置于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或美蓝染色剂一滴,盖上盖玻片,静置待病料透明软化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上芽生成圆形孢子。也可紫外线灯直接观察毛发荧光,被霉菌侵害的毛发会出现绿色荧光。

4、防治

4.1用0.2%高锰酸钾溶液全身洗刷(注意避开眼睛),后用历邦诚碘甘油涂搽廯部。

4.2发病期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防治继发混合感染。

4.3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

4.4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和卫生消毒,尽量保持环境的洁净与干燥。

猪疥廯

1、病因:猪疥廯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严重的疥廯不但影响生长发育、降低饲料转化率,而且可造成猪只应激。其病变特征为皮肤充血和渗出形成小结节。疥廯症的重要临床症状是瘙痒。患畜会磨擦其患部使皮肤变红,皮肤损伤和脱毛,表皮过度角化。慢性时皮肤变厚起皱纹。有疥廯虫感染的仔猪会引起其他病原如坏死杆菌、葡萄球菌、痘病毒的感染继发。继发感染后形成化脓性结节或脓包,破溃后内容物干枯形成痂皮。本病可采取病变部位皮肤组织镜检虫确诊。

3、治疗与控制

3.1合理的驱虫程序

①注意药物的选择——复方制剂(较完全的抗虫谱)

目前对猪寄生虫用药一般首选阿维菌素类药物,包括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莫西菌素。本类药物确实对吸血昆虫和线虫有较好的驱杀作用,但对吸虫和绦虫无效。目前国际对抗寄生虫药物惯例——复方制剂。

②给药方式:连续式优于单次给药

习惯性驱虫方式(一次安全)是造成猪寄生虫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生活周期一般为7-21天(即从虫卵发育到成虫的时间)。一次性给药的药效维持时间一般为5-7天,此种方式用药只能杀死成虫,而对后来由虫卵发育的虫体无效。因此较好的驱虫给药方式是将药物添加到饲料中连续使用1周左右。

③母猪可用季节性驱虫(每年3-4次),小猪一定要采用阶段性驱虫(断奶后2周开始);

④母猪怀孕初期驱虫程序的适当调整;

⑤注意环境安全。

3.2应用抗寄生虫药物:外用双甲脒溶液,口服内外伊虫净或从克威。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nv.com/myqxys/45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