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蹄疫免疫失败,问题出在了哪里做几次才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并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玻其主要感染偶蹄兽,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疱,破溃形成烂斑。疫苗病毒抗原的差异性:FMDV可分为O、A、AsiaI等7个血清型,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现象。每个血清型又有很多亚型,型内不同毒株间的遗传变异可导致抗原差异。因此加强诊断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向,选择当地流行的血清型相对应的疫苗产品尤为重要。

近年来,亚洲I型口蹄疫趋于平静,O型、A型口蹄疫危害严重,在缅甸98毒株传入后对国内的危害尚未消退之际,A型的危害又开始扩散使得国内口蹄疫疫情更加复杂。根据当地疫情合理选择疫苗种类,对不同血清型口蹄疫的防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病原

口蹄疫病原是口蹄疫病毒,属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avirus),病毒粒子直径为20~25nm,呈大致的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FMDV有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1型7个血清型。该病毒不仅在各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有一定的存活能力,病毒在干燥粪便中存活14d,泥浆中存活6个月,尿中存活39d。在土壤中夏季可以存活3d,冬季存活28d。

二、预防

1、口蹄疫难以控制和根除的原因

FMDV易感动物种类繁多,猪、牛、羊和各种野生偶蹄动物(鹿、羚羊、野猪、野牛);潜伏期短、发病急,感染性和致病力特强;传播方式多,病毒变异性强;动物机体对口蹄疫免疫应答程度较低等。

口蹄疫疫苗只能阻断临床症状的出现,但不能阻止病毒进一步繁殖并形成持续感染。牛可带毒数年之久,猪不能持续感染,但排毒量非常大,给防控加大难度。

猪口蹄疫的免疫目前我国采用以免疫控制为主的策略,免疫是口蹄疫防控综合措施之一,免疫可以降低动物的易感性;有效的免疫可以降低动物之间病毒的传播;可以减少病毒的排放数量。

那么,如果发生了口蹄疫,应急免疫接种疫苗能否控制疫病流行呢?试验表明,奶牛应急免疫接种效果是比较好的,其次是羊,猪的应急免疫接种效果最差,单纯依靠疫苗接种并不能消灭猪口蹄疫,但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数量。猪群中暴发口蹄疫是否可以通过免疫来进行控制仍然有疑问。免疫不能防止传播,但可以延缓暴发。群体免疫保护率达到85%,可提供群体保护,保证口蹄疫不会发生大流行。

口蹄疫免疫可以减低发病次数,逐渐减少环境中病毒,但不会根除疫病,因此日常的生物安全措施对口蹄疫的防控尤其是猪口蹄疫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2、影响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1)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匹配性

目前来讲,猪口蹄疫主要是O型、A型。其中O型是感染最多的,也是最难防控的,应重点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吗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看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nv.com/myqxys/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