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知识
讲者介绍
MarkaR.Crittenden,MD,PhD
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梅奥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
梅奥研究生院免疫学博士学位
曾就职于普罗维登斯波特兰医学中心
目前职于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的放射肿瘤学中心,任辐射医学系的首席医师
本讲座的学习目标
能够比较出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差异
能够描述先天性免疫系统对于触发有效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所起的作用
能够描述体液免疫反应与细胞免疫反应
能够描述获得性免疫系统的效应因子反应
大纲
两种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器官
先天性免疫系统以及模式识别受体(PRRs)
连接先天性免疫系统与获得性免疫系统
抗原呈递
获得性免疫反应
获得性免疫的效应因子与机制
用一张表描述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之间的区别:两者在特异性、抗原的要求、免疫记忆、时效、持续时间以及细胞类型上存在很大差异。T细胞,B细胞都在获得性免疫的范畴中发挥作用,而DC细胞,NK细胞则是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成为主角。
免疫细胞是从哪来的呢?不同种类的免疫相关细胞,其实溯源起来都是从骨髓干细胞逐步分化而来。
骨髓细胞的分化路径。
粒细胞的作用。
巨噬细胞的作用。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的作用。
免疫系统相关的器官:淋巴结、淋巴管、胸腺、脾脏、骨髓等均为免疫系统相关的组织脏器。
先天性免疫反应的举例,传染性病原体首先激活了先天性免疫细胞导致一种炎症反应。
模式识别受体(PRRs)的角色和重要性:
先天性免疫系统依靠模式识别受体来接收外界所谓“危险信号”以触发免疫反应。这些危险信号可能包括细菌的蛋白质、病毒的遗传物质、凋零细胞的细胞产物、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Ps)和病源相关模式分子(PAMPs)。
而模式识别受体(PRRs)又包括了以下几种:
Toll样受体(TLRs)
C型凝聚素受体
NOD样受体(NLRs)
RIG样受体(RLRs)
先天性免疫触发和启动获得性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者:DC细胞。
关于抗原呈递:MHC有一个长名字,叫做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的作用可能是免疫细胞学里,我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之一。
如上图一个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病毒的染色体经胞内核糖体转录出的肽段在内质网的作用过程里与MHCI型分子巧妙结合成为一个复合物质,在高尔基体的帮助下进行膜包裹,最终运送呈递到细胞表面,来被免疫系统相关参与者-CD8+T细胞识别,这个过程有点像“取证”+“举报”。上述过程则为内源性抗原呈递的机制,而肿瘤抗原也和病毒蛋白类似,参与到MHCI型的呈递机制中。
类似的,MHCII型分子则把一些特定的被举报对象呈递给CD4+T细胞,这一过程被称为外源性抗原呈递机制。但在这一过程中的MHCII型只在专职APC上表达,如上图举例所示,当组织中有细菌侵入,则巨噬细胞进行吞食后,把细菌碎片利用MHCII型分子呈递给CD4+T细胞,当B细胞表面抗体捕捉到的抗原被B细胞“碎片化”以后,经MHCII型分子呈递给CD4+T细胞,像这两种肽段均为外生蛋白,并非在胞内合成的。
获得性免疫反应的两大类型,一个称为体液免疫,一个称为细胞免疫。
抗原受体的类型:抗体(Ab)和T细胞受体(TCR)
抗体识别靶标:抗原与抗体结合的位点称为表位。
表位通常被抗原的复杂立体结构所包埋,首先抗原被瓦解,暴露出表位抗原,经MHC呈递后,整体被TCR识别结合。
T细胞的成熟化:一个能够识别外来抗原的“兵器库”
淋巴细胞的激活扩增。
经过免疫反应的T细胞和B细胞随后分化成为长期寿命的记忆性淋巴细胞。
T细胞的激活,是一个多重信号调节的复杂过程。
APC与T细胞激活结合的方式,有几种不同可能的结果。当然,这与APC和T细胞其间的结合特性有很大关系。
获得性免疫系统中的效应器机制中,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各司其职。
辅助性T细胞的亚型。
B细胞,获得性免疫机制中不同的抗体类型发挥了不同的抗体功能作用。
T细胞,阳性与阴性信号传导,这两张高引用的图片相信大家也不止一次看到过了。
概括起来,获得性免疫机制的时间进程以及在各个期别主要发生的免疫反应如上图所示。
总结:
免疫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驱动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必要因素。
获得性免疫可以驱使长期的免疫记忆
根据免疫系统的病原或靶标类型的不同,免疫系统调用的效应器反应也截然不同
来源:癌症研究Team
关于我们
AboutUs
高德康惠(以下简称GDK)旗下包含中国公司和英国公司,致力于严肃医疗,是国内权威的到英国看病的全程服务机构。GDK目前已医院如HarleyStreetClinic、LOC等合作,面向国内患者提供医疗咨询、远程会诊、赴英就医绿色通道及健康体检服务,让患者得到由英国著名机构的专家团队、专业医疗团队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团队所提供的专业定制个性化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