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免疫活性物质为一种非细胞性的大分子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现代医学通过免疫学检测技术,可以对这些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对人体自身免疫情况、营养情况、感染情况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判断。
然而免疫活性物质的种类非常多,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同时对种类数量庞大的此类物质进行整体检测,而IgG、IgA、IgM、C3、C4这5种物质在免疫活性物质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指导意义,因此免疫5项检测应运而生。
免疫五项所检测的,是此类免疫活性物质中的五项,分别是IgG、IgA、IgM、补体C3和C4。其中IgG、IgA、IgM是三种免疫球蛋白(ImmuneGlobulin,Ig),C3、C4是两种补体,接下来请听小编详细道来:
1IgG作为血清中最主要的抗体成分,约占人体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含量的75%。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在自然被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16岁以上成年人IgG临床参考范围为:6.0~16.0g/L
2IgA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10~20%。新生儿血清中无IgA抗体,但可从母乳中获得分泌型IgA。分为血清型IgA和分泌型IgA:
其中血清型IgA含量占总IgA的85%左右,虽然血清型IgA虽有IgG和IgM的某些功能,但在血清中并不显示重要的免疫功能。
分泌型IgA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初乳、鼻和支气管分泌液、胃肠液、尿液、汗液等。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体。故又称粘膜局部抗体。
16岁以上成年人IgA临床参考范围为:0.76~3.9g/L
3IgM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体抗感染的先头部队,血清中检出IgM,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分泌型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沉降系数为19S,称为巨球蛋白,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16岁以上成年人IgG临床参考范围为:0.4~3.45g/L
4补体C3、C4补体是一组存在于人和动物体液中及细胞表面,经活化后具有生物活性,可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蛋白,也称为补体系统。其中成员有C1q、C1r、C1s、C2、C3、C4、C5~C9、D因子、B因子等。其中C1q、C1r、C1s为识别单位,负责识别免疫对象;C2、C3、C4为活化单位,负责免疫活化,准备进行免疫攻击;C5~C9为膜攻击单位,负责介导细胞受损、细胞裂解。
在血清中的含量以C3为最高,达μg/ml,其次为C4。
补体C3和C4在人体中的含量不随年龄变化而明显变化。
C3的正常范围为:-mg/L
C4的正常范围为:-mg/L
5免疫5项的临床检测方法目前市面上针对免疫5项的检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技术手段:
单向免疫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试验(RIA)、免疫固定电泳、免疫比浊法。其中免疫比浊法又可以分为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
针对目前上述方法学,小编也做了相应的优劣势比对,详见下表:
方法优点
缺点
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
耗时长,灵敏度较低,免疫球蛋白在固相中的沉淀环不明,导致结果不准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检测时间长,难以用于批量检测。
放射免疫试验(RIA)
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放射性核素污染,试剂有效期短。
免疫固定电泳
主要用于IgM蛋白测定
属定性测定
免疫透射比浊法
(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灵敏度比单向免疫扩散试验高5~10倍,结果准确,操作简单,可使用全自动或简单比色计比浊进行检测,特别适合临床基层单位应用。
耗时长,灵敏度较免疫散射比浊法低。
免疫散射比浊法
(国赛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最小检测量可达μg/L)、准确度高、精密度高、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测试)和稳定性好。
仪器和试剂较免疫透射比浊法偏高,对抗体质量要求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