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深静脉血栓、急性白血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组织损伤。
2.铜蓝蛋白↑:儿童胆汁淤积、阻塞性黄疸、恶性肿瘤、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Wilson病、Menke卷发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肝硬化、遗传性低铜蓝蛋白血症、低血铁-低血铜-低蛋白综合征、婴儿症状性缺铜等。
3.IgA↓:体液免疫缺陷和联合免疫缺陷、肾病综合征、淋巴肉瘤、白血病。
↑:慢性细菌性感染、自身免疫病、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肝病、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瘤。
4.IgG↑:慢性感染、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先天性缺乏或减少、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内毒素免疫抑制、使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晚期。
5.IgM↑:感染、SLE、巨球蛋白血症、慢活肝、肝炎、肝硬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支原体感染等。新生儿脐带血增高,表示曾有宫内感染。
↓:缺乏会导致致死性败血症。
6.IgE↑: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细胞增多症。
7.抗核抗体(ANA)↑: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淋巴瘤、结核病、慢性膜性肾小球肾炎、药物反应、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8.抗链球菌溶血素「O」↑: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猩红热、丹毒、咽峡炎、扁桃体炎、肺炎、过敏性紫癜、各种结缔组织疾病;肝炎、肾病。
↓:IgG抗体缺陷或联合免疫缺陷病。
9.血清总补体测定(CH50)↓: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病、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DIC、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疟疾、登革热、支气管哮喘、膜增值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肝硬化、补体缺乏症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者)、皮肌炎、急性风湿热早期、糖尿病、结节病、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末期等。
10.CHO总胆固醇参考范围:1.8~5.2mmol/L
↓:甲亢、严重贫血、急性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甲低、阻塞性黄疸、肾病综合征。
11.C-反应蛋白↑: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细菌感染、病毒性感染(部分)、结核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等。
12.降钙素原↑:支气管炎、肺炎、脑膜炎、胰腺炎、呼吸道感染、术后感染、脓毒症、严重创伤、烧伤、持续性心源性休克、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和肾移植后、严重的灌注不足、MODS、重症胰腺炎等均会导致降钙素原升高。
同时,在中国脓毒症诊疗指南中指出:降钙素原是指导抗生素使用的生物指标。
13.血清淀粉样蛋白A↑:病毒、支原体、细菌感染都会引起SAA的升高,联合检测SAA与CRP:提高细菌感染的诊断灵敏度,同时又能有效鉴别细菌与病毒/支原体感染,肝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肾脏、肝脏移植早期排斥反应等情况也会引起SAA的升高。
14.白细胞↑: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
15.白介素-6↑:全身炎症综合症、肺炎、脑膜炎等炎症疾病和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都会引起白介素-6的升高。
16.淀粉酶↑:急性胰腺炎(2~12小时升高,3~4天恢复正常)、慢性胰腺炎、胰腺损伤、流行性腮腺炎(2~3周恢复)、糖尿病、肾脏疾病、肝胆疾病、消化性溃疡累计胰腺时。
↓: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消化性疾病、营养不良、严重烧伤、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17.冷凝集试验↑:肺炎支原体肺炎、某些病毒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败血症、疟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淋巴瘤、霍奇金病、慢性肝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18.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D中毒:长期慢性中毒可致骨骼,肾,血管,皮肤出现相应的钙化,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严重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致死亡,孕早期维生素D中毒可致胎儿畸形。
↓:维生素D缺乏:儿童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早期先兆流产。
来源:儿科时间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北京主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