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什么皮肤病?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面分析全在这里
ErinE.Aufox,DVM
LindaA.Frank,DVM,MS,DACVD
LauraF.Grieco,DVM,MLAS
UniversityofTennessee
宠医客编译,如需转载请与宠医客联系
急性湿性皮炎(AMD),常被称为湿疹,通常是动物对疼痛或瘙痒性刺激导致的自我伤害而产生的结果。尽管AMD通常仅涉及皮肤表面的细菌增殖(即过度生长),而不是真正的感染,但病变可能进展迅速,并最终导致毛囊炎,有时在没有治疗时甚至可发展为疖病。
跳蚤过敏是AMD的主要诱因。病变通常在跳蚤叮咬不久后发生。其他诱因包括外寄生虫,外耳炎,异物,刺激性物质以及过敏性皮炎引起的皮肤疾病。犬AMD可发生在任意性别,年龄和品种,小于4岁的雄性犬和特定品种(例如金毛猎犬,德国牧羊犬,牧羊犬,圣伯纳德犬)特别高发。有厚而浓密的毛发的犬更易出现湿疹,环境温度升高和由于缺乏适当通风而导致毛发不易干燥从而形成一个利于细菌过度生长的环境。
病史临床症状
AMD病变通常在患病动物某个部位的剧烈瘙痒后出现。主诉经常提到在就诊前几个小时还没有病变存在。患病动物可能未做过定期或充分的跳蚤预防,而且跳蚤超敏反应很常见。病变典型位置包括背部尾侧以及其他动物能够舔到的部位(图1)。此外,病变可能位于耳廓下方的侧面和颈部的吻侧。病变可能扁平,湿润且有渗出物,中央有糜烂和/或溃疡。毛发杂乱会妨碍我们对病变的肉眼观察,所以需要剃毛。伴随细菌感染时病变会出现颜色改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浅表或深层脓皮病。原发灶周围的卫星病变可能提示毛囊炎或疖病(图2和3)。位于侧面部的病变(由摩擦而不是舔或咬造成)在临床上看起来与经典的浅表性湿疹相似,医院就诊时通常已发展成深部脓肿。
图一:德国牧羊犬背部尾侧的急性湿性皮炎;杂乱毛发难以看清病变。↑
图三:图1中患犬剪毛后的病灶。卫星病灶(箭头)代表毛囊炎或疖病,而不是表面细菌定植(即过度生长)。→
图二:继发于耳根部外耳炎的AMD病例。病变周围剃毛后明显可见卫星病灶(箭头)
鉴别急性湿性皮炎是否同时并发有毛囊炎或疖病,可指导临床医生改进治疗方法(例如局部治疗的疗程和给药间隔,是否给予口服抗生素,是否需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而改善临床疗效。
广告插播——点击下图了解ISVPS皮肤病专科国际证书课程
诊断
AMD的诊断应基于患病动物的病史,临床症状和排除其他鉴别诊断(例如,毛囊炎和疖病,舔舐性皮炎[图4],皮肤癣菌病,局部蠕形螨,肿瘤,皮肤钙化)。通过挤压病灶并用载玻片在病变表面按压采样,细胞学检查通常镜检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细胞外球菌,偶然还有杆菌。在毛囊炎或疖病的病例中也可能存在胞内菌。如果提示存在细菌,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从病变处采样做细菌培养:首先用洗必泰溶液清洁表面,并用无菌水冲洗除去表面细菌和舔舐带来的口腔菌群,然后在挤压后的病变表面擦拭无菌棉球。与浅表脓皮病相似,通常可从AMD病变分离得到伪中间型葡萄球菌。当怀疑AMD时,通常不做组织病理学检查,但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用于排除一些持续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并确认是否伴有毛囊炎或疖病。一项针对44例犬AMD的研究发现,不论病变位置如何,54%患犬具有浅表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皮炎和水肿,表现上皮细胞坏死或溃疡,而45%患犬则有毛囊炎和/或疖病表现。此前更早的的另一项组织病理学研究亦具有相似的结果。
图四:位于前肢的肢端舔舐性皮炎。纤维变性表明这不是急性病变,不应与AMD混淆。
治疗管理
治疗应从患处剃毛开始,注意防止皮肤受到进一步损伤。由于病变通常会延伸至覆盖毛发的周围皮肤而影响观察,因此应在明显病变的外缘剃毛。剃毛后应检查周围是否存在卫星病灶。当存在卫星病灶时,代表可能出现毛囊炎或真菌病,而需要应用全身性抗生素。之后对病变区域做局部治疗。局部使用抗菌液(例如2%洗必泰溶液)清洁患处。如果细胞学检查发现病变已经感染,则应每天两次局部治疗(例如2%洗必泰溶液,抗菌喷雾剂或含有洗必泰或乳酸乙酯的软膏),直至病变消退。如果无法剃毛,则可以单独使用药用香波,但可能出现治疗无效。如果局部治疗不能解决感染或局部治疗难以使用(例如,感染已扩散到浓密毛发覆盖的更多皮肤),则应使用全身性抗生素。与大面积脓皮病一样,经验性治疗应主要针对伪中间型葡萄球菌;避免使用阿莫西林或青霉素,因为伪中间型葡萄球菌中普遍发现存在针对这些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介导的获得性耐药。比较推荐头孢氨苄代替(22-30mg/kgq12h)。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泊肟(5-10mg/kgq24h)与头孢氨苄相比,对葡萄球菌属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并通常用于更幼年的动物中以确保剂量更少。克林霉素也可以作为经验性用药;然而克林霉素也可能存在抗药性。与其他毛囊炎或真菌病的病例一样,抗生素应给予适当的疗程。对于浅表感染,标准疗法通常为3到4周(临床症状消失后持续用药1周),对于较深的病灶,通常为6到8周(临床症状消失后持续用药2周)。
除此之外,建议使用止痒药以及某些患病动物应佩戴伊丽莎白圈,因为自我损伤是病变形成和持续存在的关键因素。推荐短期使用(3天至2周)抗炎药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0.5-1.1mg/kg),因为通常存在跳蚤叮咬性超敏反应且对类固醇治疗反应良好。类固醇停用后应继续使用抗生素,因为类固醇可以减轻病灶炎症反应,而干扰判断病变是否得到真正治愈。应持续使用抗生素直到皮肤完全恢复正常(局部用药)或临床症状消失(全身性抗生素),防止复发。其他止痒方法包括按说明书剂量使用奥拉替尼和注射犬源IL-31单克隆抗体。本文作者观点是,在治疗AMD时应避免局部使用强效类固醇(例如倍他米松,异氟泼酮,曲安奈德),可能联用局部抗生素药物(例如庆大霉素,新霉素),也可能不联用。外用类固醇可能会促进细菌生长或降低局部皮肤抗菌能力;如果是溶液的剂型通常含有酒精,应用于溃疡病变时会产生刺痛感;同时降低患病动物的局部愈合能力和免疫反应,从而延缓伤口愈合,延长和加剧局部脱毛。此外,局部类固醇的潜在副作用包括医源性库欣症,皮肤脆性增加,局灶性或广泛性脱毛,但宠物主人并不完全了解这些原理而频繁和不加区分的使用这些药物,从而进一步使病例复杂化并延长疾病痊愈时间。
预防湿疹的复发需要认识并解决根本原因。由于跳蚤过敏通常与湿疹病例有关,因此兽医应确保家庭中的所有宠物都统一做到有效的跳蚤预防性驱虫。侧面部患有湿疹的动物还要检查外耳炎。一旦诊断为急性湿性皮炎,应在初次就诊后3至4周复查,从而确保临床症状有无缓解和决定何时可以终止抗菌治疗。
总结
像大多数皮肤病一样,急性湿性皮炎并没有危及生命的风险,但会导致动物明显不适。预防这种皮肤病可以改善患病动物的生活质量。定期有效的体外寄生虫驱虫以及瘙痒症状的警惕性监测和调查是预防湿疹的关键。
广告插播——点击下图了解ISVPS皮肤病专科国际证书课程
医院连锁院长熊朝海对影像诊断课程感言医院连锁培训主管王瑞强医生对宠医客ISVPS外科课程评价
爱宠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