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核酸阴性当ldquo通行证rdq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就北京开展新冠检测相关问题专访了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黄严忠:让老百姓产生“核酸检测阴性是通行证”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会让人对病毒掉以轻心。首先,核酸检测本身就有至少20%的假阴性,存在漏检问题,比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得到的感染率低。武汉5月到6月对全市多万常住人口进行核酸检测,检出无症状感染者名,检出率为0./万。在这之前,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在武汉启动了居民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抽样人次达1.1万,有媒体报道,该抽样调查有5~6%的取样者出现抗体阳性。这是另一个让我疑惑的地方,为什么推核酸检测,而不是血清抗体,可能因为血清抗体检测需要采血,技术上不便于大范围、全面筛查。此外,从武汉的“十天大会战”结果来看,可能更多的是想让老百姓吃个定心丸,如果测出5~6%抗体阳性,则意味着50~60万人被感染过,老百姓不清楚其中缘由,可能被吓到,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复工复产。其次,核酸检测的有效期只有几天,只能证明当下没有被感染,检查结果阴性又怎么样呢?出去还是要戴口罩,还是会担心被别人感染,到时候怎么办?再筛查一次吗?如果真的把检测阴性当做通行证,就不会特别小心,在预防上不重视,某种程度上会鼓励病毒的传播。按照科学的思维模式,应该是抗体检测阳性是通行证,这说明感染者已经好了,且不会传染给别人。我有一个护士朋友,之前在新泽西抗疫前线时,她自己没有特别的感觉。疫情稳定后,她回家办公,检测出抗体阳性,我们都恭喜她,可以横着走了,因为抗体阳性、核酸阴性,就不会传染给别人。但国内现在把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当成了通行证,这是科学教育出现了偏差。看到这里,我们还是有必要复习一下,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李金明教授关于新冠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的专业回答。-nCoV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可以作为判断患者未被感染的诊断依据吗?李金明教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既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作为患者确认的标准,那如果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是不是也可用来判断患者没有被感染病毒呢?答案是:不能。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病原体核酸检测,假阴性都是一种绝对的存在,也就是说一定会有假阴性。通常由下述原因所致:(1)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因素,也就是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量尚未达到可以检测到的程度,所采集的标本中没有足够量可供用于检测的病毒;(2)所使用的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分析敏感性不够高;(3)实验室没有严格遵循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合理的分区、有能力的检测人员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4)样本质量因素,也就是样本的采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其标本是否采集到了含有病毒的细胞。那又如何尽可能避免临床医生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nv.com/myqxby/1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