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幼病毒性疾病包括呼吸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新生儿宫内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艾滋病、嗜上皮性病毒的宫颈癌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和促进骨骼健康等作用。大量研究显示,维生素D与妇幼病毒性疾病密切相关。01关于维生素D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维生素D一组结构上与固醇有关,主要功用是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
维生素D中最主要的是D3与D2。前者由人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后者由植物或酵母中含有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维生素D食物来源以含脂肪高的海鱼、动物肝、蛋黄、奶油为主。
02维生素D与妇幼病毒性疾病年4月30日《今日维生素D》网站,周建烈医学博士和西安医院刘黎明教授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上发表综述“维生素D与妇幼病毒性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得出结论:“大量研究显示维生素D与妇幼病毒性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综述指出:维生素D两次羟化,形成活性维生素D,再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触发了先天性免疫应答,可有效预防这些病毒性疾病。维生素D可能预防病毒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影响免疫调节,抑制炎症应答;
?通过先天免疫系统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诱导抗菌肽(antimicrobialpeptides,AMP)和防御素杀死包膜病毒;
?降低引起病毒性疾病的细胞因子袭击的风险。
维生素D与妇幼病毒性疾病相关的研究证据:
?嗜上皮性病毒感染的宫颈癌
年Ozgu等选择23例宫颈病变患者及62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研究发现血清1,25(OH)2D3在宫颈病变患者中具有较低的表达水平,其水平与患者绝经前后的病理学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维生素D具有抗炎作用,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的缺乏可能是HPV持续感染及相关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原因之一。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
年张蓉芳等检测96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9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和IgE水平,并且根据《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年版)》分级方案将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研究发现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呈负相关(r=-0.75,P0.01),血清Ig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71,P0.01)。结果提示血清25(OH)D3和IgE可能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年Dang等将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普通组49例、重症组52例和危重组37例,另选同期进行门诊体检的59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25(OH)D浓度。研究发现重症组和危重组血清25(OH)D浓度显著低于普通组和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浓度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
?新生儿宫内感染
年彭旭阳等对具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例新生儿中有41例确诊为宫内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5.36%,宫内感染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82.93%高于正常组的59.29%(c2=8.,P0.01),宫内感染组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E水平低于正常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高于正常组。因此,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加大新生儿宫内感染概率,引起细胞因子异常,降低新生儿免疫功能。
?轮状病毒性肠炎
年冯鹏华等对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和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患儿血清1,25(OH)2D3水平与IgA、IgG、IgM及IL-4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0.、-0.,均P0.05),提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1,25(OH)2D3水平显著降低且与机体免疫状态相关,检测血清1,25(OH)2D3水平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艾滋病
年Sudfeld等针对名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的妊娠期母亲,同时测定母亲及婴儿的血清25(OH)D水平,并在出生和1岁左右时对婴儿的生长发育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妊娠晚期母亲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35.4±14.2)ng/mL,其中15%维生素D缺乏(20ng/mL),21%维生素D不足(20~30ng/mL);与维生素D充足的孕妇相比,妊娠晚期维生素D缺乏(-g,95%CI=-~-97)和不足(-g,95%CI=-~-35)孕妇分别与婴儿出生体重降低有关;孕妇维生素D缺乏还与妊娠期短(-0.65周,95%CI=-1.22~-0.08)和1岁时婴儿年龄Z评分低(-0.65,95%CI=-1.18~-0.13)有关。因此,妊娠晚期艾滋病母体维生素D缺乏与婴儿出生体重降低、妊娠时间缩短和婴儿线性生长减少有关。
作者最后指出:大量研究显示维生素D与妇幼病毒性疾病密切相关。维生素D两次羟化,形成活性维生素D即1,25(OH)2D,再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触发了先天性免疫应答,可有效预防这些病毒性疾病。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量普遍较少、纳入的混杂因素不足等,因此,相关的临床医师和营养学家应该进一步展开较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为维生素D辅助预防妇幼病毒性疾病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
往期推荐
金斯健贝小课堂|生理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你会分辨吗?
-11-21
金斯健贝小课堂|孕期该怎么补锌?
-11-20
金斯健贝小课堂|孕期如何分阶段补钙?
-11-19
金斯健贝小课堂|宝宝黄疸怎么办?
-11-18
金斯健贝小课堂|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儿童需要补充维生素D
-11-17
金斯健贝小课堂|α-亚麻酸,你必须重视的营养素!
-11-1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