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
今日要闻
综合医讯
截至-1-:46
全国数据统计新型冠状病毒累计确诊例,境外输入确诊例,无症状感染者例,死亡人数例,治愈人数例。
境外疫情:累计确诊例,治愈人数例,死亡人数例。
以下是综合医讯。
1、中国以外疫情简报
截至北京时间1月15日6时30分,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例,新增死亡病例例。中国以外新增确诊病例超74万例,累计确诊病例逾万例,累计死亡病例逾万例。英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逾4.8万例,政府发布对巴西等国旅行禁令;英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逾4.8万例,政府发布对巴西等国旅行禁令;挪威23名老人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后死亡。(人民日报海外网)
2、中疾控传染病所移动P3实验室再出征
在中疾控统一部署下,曾在年2-4月驻守武汉,出色完成近万份标本核酸检测任务的移动P3实验室检测队,于1月8日抵达河北邢台。检测队员分组轮流进入P3实验室进行样本核酸提取和PCR检测,实验室24小时不停运转,日检测能力提升至份。截至1月12日12时,中疾控移动P3实验室驻邢台检测队已完成近份样本的核酸检测工作。(中疾控)
3、国内首创锚定球囊扩张导管产品获批上市有望进一步提高心脏介入手术成功率
近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创新产品“锚定球囊扩张导管”注册申请。该产品是国内首个导引导管内采用球囊锚定方式进行导管交换的创新医疗器械,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相较于目前临床操作方式,该产品预期可减少血管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国家药监局)
4、自年至今共有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1月13日,国家药监局在创新医疗器械成果报告视频会上介绍,自年国家药监部门设置创新医疗器械快速审批通道至今,共有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会议强调,企业要保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同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瞄准技术发展前沿,聚焦国际产业发展,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制造;药监部门要加快推进我国由“制械大国”向“制械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国家药监局)
5、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督抽查中真实性问题的公告
国家药监局于年11月,对在审的10个医疗器械注册申请项目开展了临床试验监督抽查,涉及27家临床试验机构。检查发现,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在临床试验中,医疗机构留档的电子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与临床试验实际时间、地点不一致,临床试验数据无法溯源。决定对该注册申请项目不予注册,要求申办者和临床试验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法规要求开展临床试验,确保临床试验过程科学规范、结果真实可靠。(国家药监局)
6、深圳百胜主动召回超声诊断系统、超声诊断仪产品
近日,百胜医疗接到电源适配器供应商关于组件可靠性问题的报告,该款适配器用于部分便捷式超声产品,当用户未按用户手册中的说明操作,会影响使用。深圳百胜公司决定对超声诊断系统(注册证号:粤械注准)、超声诊断仪(注册证号:国械注进2060249)发起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三级。(国家药监局)
7、揭示新冠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间距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
安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当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间距为5-10纳米时,人体免疫系统能够作出最佳反应。研究团队通过计算发现,新冠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平均间距为25纳米,这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识别和对抗能力大幅下降,病毒由此可逃逸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该研究成果为设计出更加高效的新冠病毒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自然》子刊)
8、韩国机器人“一对一”教中老年人使用数字设备
近日,韩国首尔数字财团启动教学机器人授课的数字技能培训课程,以提高中老年人使用数字设备的能力。课堂上,教学机器人“LIKU”以非接触、一对一实时聊天的方式,教授智能手机使用方法等课程。获得的反馈显示,学员总体满意度高达87%,且有83%的学员愿意再次参加培训。教学机器人的教学效果得到充分验证。(科技日报)
9、俄罗斯开发出治愈眼角膜缺损新方法
近日,俄罗斯研究人员针对大疱性角膜病,开发出新的生物可降解植入物。该植入物被“加载”到血液干细胞,用于角膜成形术,恢复角膜功能。大疱性角膜病是一种危险的眼疾,会导致视力丧失。通常情况下,屏障角膜成形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方法,由聚合物薄膜制成的特殊植入物强化受损区域,从而恢复眼内液体的正常交换。(科技日报)
10、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
截至1月14日,“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报.58点,在最近一个发布周期内上涨了0.28%。开年来“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表现相对平淡,已连续两个发布周期涨幅低于0.5%。近日复星医药旗下复星凯特CAR-T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进入行政审批阶段。如果获批,将是国内首款CAR-T疗法产品。(证券时报网)
奥咨达整理(ceCRO)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