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月1日是世界预防艾滋病日,旨在提高公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该节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于年1月确立,之所以定在这一天,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年12月1日被发现的。
艾滋病日的标志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绸带,红绸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英文主题GettingtoZero)。
“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各展所长,遏制艾滋病的流行。艾滋病简介大家日常所说的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
预防艾滋病目的
第一、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
第二、让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
第四、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
1.一般性症状:表现为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有粪便带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槒、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泌尿系统:主要是肾损害。可有蛋白尿、氮质血症,急性肾衰竭或尿毒症等。
7.肿瘤:人们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治疗。
预防艾滋,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关爱生命,远离艾滋。
来源:禁毒防艾宣传号
编辑:李海燕|审核:刘竹
弘扬千年东坡文化
展现东坡故里风采
凝聚东坡不朽精神
投稿邮箱:mswdp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