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8日-10日,由青岛市医学会、青岛市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专科分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共同主办的临床免疫学检验高峰论坛暨第八届免疫学检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讨会召开。
本次论坛共举行了15场精彩的前沿学术报告,内容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继发性高血压病、骨代谢疾病和临床微生物感染等系列疾病的实验诊断最新进展、最新国际、国内相关指南及临床应用的推荐意见等,对检验与临床的整合发展热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来自省内外的多名检验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高峰论坛。
会议开幕式
大会主席、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孙桂荣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青岛市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者令教授讲话
青岛大学医学部主任、医院党委书记兼理事长王新生教授讲话
医院实验诊断科主任高春芳教授
题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临床肝病标志研究和应用进展
高春芳教授在介绍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讲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支持向量机、主成分分析,及肝病中大数据模型,如MELDScore评分,Fibrotest、APRI指数等。尤其对基于NGS的HBVPreS区,序列特征分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过敏/免疫科主任陈同辛教授
题目:我国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诊治现状
陈同辛教授指出原发性免疫缺陷(PID)是先天性单基因遗传病,传统上认为属于罕见病,发病率万分之一,但现在认为并不少见,约为两千分之一。PID分为九大类,涵盖了多种疾病。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免疫表型分析和基因测序。治疗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
南京医院检验学部主任潘世扬教授
题目:新肿瘤标志物SP70研究与免疫诊断
潘世扬教授介绍了SP70的研究过程的基础上,详细讲述了SP70蛋白的发现过程、其单克隆抗体在诱导肺癌细胞的凋亡、影响侵袭转移的机制及SP70检测方法的应用。尤其对肿瘤标志物蛋白单克隆抗体、SP70参与的肿瘤细胞凋亡受体途径、侵袭转移的机制和SP70的免疫磁珠检测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
医院风湿免疫科实验室主任李永哲教授
题目:肿瘤与自身抗体
李永哲教授围绕着自身抗体检测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讲述了肿瘤与自身抗体关系的研究概况,肿瘤产生自身抗体的机制及自身抗体与副肿瘤综合征的关系,结缔组织病合并恶性肿瘤的病例分析及多种实体肿瘤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阐明了自身抗体比传统标志物的高特异性、样本高稳定性的优点,对其临床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医院实验诊断科主任胡成进教授
题目:海洋病原菌感染及检验诊断策略
胡成进教授讲到海上作业日益频繁,海水细菌复杂而具特殊性,致病菌具有高盐、高钠、低温、乏氧、寡营养等特点,人感染的海水菌种、感染特点和程度均不同于陆地,临床鉴定诊治困难,感染后病程进展快,疗效差,死亡率高,尚未引起广泛重视。介绍了国内外海洋致病菌感染流行病学概况;感染途径、致病机制及药物选择原则;海洋致病菌实验诊断方法:1、非常规培养鉴定(培养条件);2、质谱技术(建数据库);3、可视化恒等温基因扩增技术;4、焦磷酸测序技术;为提高海洋致病菌感染防控诊治能力有现实意义。
医院副院长戴二黑教授
题目: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筛查的重要性
戴二黑教授讲解了输血前感染性疾病,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基础、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其中重点对不同试剂厂家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结果的对比、丙肝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意义判读、HIV的传播特点、梅毒的筛查与确证试验结果的判读做了详细介绍。
陆道培医疗集团病理和检验医学科副主任王卉教授
题目: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
王卉教授系统讲解了流式细胞术检验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的相关理论,包括AML,ALL-B,ALL-T及其他肿瘤(神经母细胞瘤累及CSF)的方案设计和机理。并且介绍了流式细胞术检测MRD的临床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主客观因素对流式检测MRD的影响。尤其是ALL-Bcart-CD19治疗后对MRD的影响,并对日常工作中MRD的常见问题做了详尽解答。
医院感染病院副院长,兼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科主任马筱玲教授
题目:药敏试验结果解读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马筱玲教授分析了体外药敏试验与体内药物疗效不一致的原因,并以肠杆菌科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为例,讲述了感染性疾病的目标性治疗和经验性治疗的思路,为检验与临床更好的沟通及临床医生建立正确的抗生素治疗临床思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医院实验诊断科仲人前教授
题目一:自身抗体:敌人还是朋友?
仲人前教授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自身抗体可能是"身体的朋友",以dsDNA抗体的靶抗原探索、DFS70自身抗体出现可排除系统性免疫疾病、抗淋巴细胞IgM自身抗体促进肾移植存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相关天然自身抗体减少等为例子,生动论述了自身抗体对身体的正面作用,为自身抗体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题目二:自身抗体检测进入定量时代
仲教授结合AtheNA流式免疫荧光诊断系统,介绍了当前自身抗体定量检测的新技术。该系统实现了自身抗体的定量检测,具有很好的检测重复性、全自动化、多指标联合检测等优点,将对自身免疫病的诊断、预测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孙桂荣教授
题目:骨转化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
孙桂荣教授简要介绍了骨重建、骨代谢动态平衡等理论知识,讲述了骨代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分类、实验室检测方法学,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生理、病理和药物影响因素,国际指南对骨代谢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推荐,尤其就骨转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和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
医院前任院长助理兼检验科主任江崇才教授
题目:检验科软件建设
江崇才教授围绕着"正能量场"对科室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讲述了能量场的概念,能量影响人的三观和命运,能量的等级,如何提升能量级,如何拥有强大的正能量,如何转化负能量为正能量,共振营造能量场等等,分享了自身科室管理经验,鼓舞大家改变自己,用"正能量场"---最硬的软件,实现自身和科室的价值。
苏州博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虞留明
题目:尿激素项目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
虞留明介绍了均相酶免疫技术在小分子物质检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尿标本中激素项目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
上海透景公司领域专家邓学新
题目:流式荧光技术在ToRCH10项血清学联合检测中应用
邓学新对流式荧光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在TORCH10项的检测应用做了详尽介绍。流式荧光技术具有标本用量少、可多指标联合检测、检测速度快等优势,
山东新华医疗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常立俊
题目:血清Her2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常立俊指出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患者可应用曲妥珠单抗实施靶向治疗,而传统的HER-2检测多为组织病理的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而HER-2的血清学检测对乳腺癌转移监测和后续随访更有优势,并对血清学HER-2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做了详细介绍。
主持人风采
医院生化科主任颜光涛教授、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主任张义教授
山东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卢志明教授、医院检验科主任宋卫青教授
医院检验科主任李世荣教授、医院检验科主任季海生教授
医院检验科主任牟晓峰教授、潍坊医学院检验系主任伊正君教授
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曹永献副教授
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刘斌教授、解放军医院检验科主任梁冰教授
医院检验科主任杨德胜教授、医院黄岛院区检验科主任田清武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