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一个正在读小学的男孩,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是看书学习,还是玩耍游戏?对于9岁的泉泉来说,这些都不是他的答案,“我现在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跑步。”从清晨到夜晚,每天要跑十几公里,即使头顶绵绵细雨,他也不曾间断。
今年7月,泉泉4个月大的弟弟铭铭被确诊患上了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家人中唯一和铭铭配型成功的人,泉泉需要迅速增重,他在用脚跑出弟弟活下去的希望。
从早到晚,他每天跑步十几公里
每天清晨,在同龄小朋友还在睡梦中时,家住潍坊的泉泉就早早起床,穿戴好衣服,围绕着家附近的小路,开始跑步。打眼看上去,男孩的身体有些单薄,可脚下的步伐一点也不含糊,有时路上碰到周围的邻居,大伙对此情景也已不陌生,显然男孩像这样的跑步锻炼已经进行了有段时间了。时间顺着泉泉跑动的身体一点点过去,眼看着快到上学的时间,他才返回家中,简单收拾后,这才匆匆赶往学校。
对于这个9岁男孩来说,跑步现在就是他生活里最重要的一件事,不只是每天上学前,就连中午午休时,他也要抽出一点时间继续围着学校操场跑上几圈。放学后的下午、晚饭后的夜晚,家附近的路上又总会出现男孩跑步的身影。和往年相比,今年的10月雨水格外多,可这也没能阻挡泉泉跑下去的决心,同样的身影,总会在相同的时间出现在路上,只是身上多了件薄薄的雨衣。
从清晨到夜晚,泉泉每天至少要跑4趟,十几公里的运动量,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坚持,可他却一直跑了下来,母亲宗培培清楚地记得,9月下旬的一天,因为外面雨下得太大,没法按时跑步的泉泉在屋里急得直掉眼泪。
明明是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为何会将跑步看得如此重要。“我身体太瘦了,必须要多锻炼,多吃饭才可以。”泉泉有些哽咽地说,锻炼并不是为了自己,“跑步可以救弟弟的命。”
为救弟弟,男孩努力健身增重
泉泉口中的弟弟,是他才刚满半岁的弟弟铭铭。
时间回到今年6月,铭铭突然发起高烧,眼见刚出生几个月的儿子情况不好,宗培培和丈夫刘坤赶医院,“刚开始检查的结果,孩子是得了肺炎。”宗培培说,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铭铭的情况依旧很是危急,在医生建议下,夫妻俩带着铭铭转院来了济南,经过一系列综合检查,今年7月初,最终确诊患上的是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病,“就是因为免疫力非常低,所以稍有感染,就会并发好多种疾病”。
医生告诉宗培培,要想治疗铭铭的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因为铭铭的年纪很小,考虑到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如果配型能够成功,那么移植的最佳人选就是铭铭的哥哥泉泉。虽然是哥哥,可泉泉今年也才不过9岁,在父母试着向他解释弟弟的病情,询问他的意见时,向来活泼顽皮的男孩像是一下子长大了,“孩子说只要能救弟弟,他怎么样都可以。”宗培培说。
配型的过程还算顺利,泉泉和铭铭配型成功,这让一家人看到了希望,只是因为年纪还小,泉泉的体重还远达不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标准,医生给这个有些单薄的男孩布置了一个作业,那就是多锻炼,多吃饭,告诉他只有强壮起来才能救弟弟。
从那天起,一向有些挑食的泉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出现在路上那个不停跑步的小小身影。
穿刺时因疼痛不停哭喊,但依然咬牙坚持
为了更好地救治铭铭,最近一段时间,宗培培一直带着他在北京治疗,泉泉就和爸爸在山东,往返于济南和淄博之间,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进行手术前的各项体检。母子俩每天通话时,泉泉问得最多的就是“弟弟什么时候能回家”“什么时候可以给他做手术”。
“孩子真的懂事得让我心疼。”宗培培说,配型检查需要进行穿刺,听着操作室内泉泉因疼痛不停哭喊,自己的心都要碎了,可当检查结束再次看到母亲时,还没等宗培培问出口,泉泉先反过来安慰了母亲,“他说自己一点也不疼,让我不用担心”。
目前,铭铭已经进入移植仓,医生告诉宗培培,孩子的情况还算稳定,顺利的话,这两天就可以进行移植手术,但几十万的治疗费用,依然是横亘在夫妻俩面前的一道难题。“之前几个月的治疗,家里已经花了30多万元了,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她说,自己和丈夫原本都是普通的小职员,铭铭病后,为了照顾他,自己更是已经好几个月没法上班,家里只靠丈夫一人在勉强支撑。
即使如此艰难,一家人也没想过放弃,知道弟弟看病不易,泉泉还利用休息时间,跟着爸爸一起晚上去街边卖气球补贴家用。看着泉泉因为长时间跑步红肿发炎的脚趾,看着他在街边叫卖努力的样子,夫妻俩更加坚定了要治好铭铭的信念,“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把孩子的病治好,都会好起来的。”
如果您愿意向一家人伸出援手,帮助泉泉留住弟弟,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
新黄河记者:俞丹
摄像:俞丹
校对:刘恬
编辑:邢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