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病是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而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而引起来的疾病,有两种类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为先天性的免疫缺陷病与遗传有相关关系,多发生于婴幼儿,再就是继发性的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的免疫缺陷病属于是基因遗传导致的免疫缺陷,再就是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这种情况有多种因素引起,常见的因素包括感染,例如如风疹病毒、麻疹病毒、麻风杆菌等细菌和病毒感染,恶性肿瘤,还有就是自身免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牛皮癣、类风湿关节炎,此外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淋巴细胞丢失,以及糖尿病、肝硬化,都有可能会导致免疫缺陷病。
在临床表现上免疫缺陷病的患者,往往会导致反反复复的感染主要就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另外有可能会并发恶性肿瘤,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多系统受累的症状,另外,患者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
近期国际著名期刊自身免疫杂志JournalofAutoimmunit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各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肠道菌群及皮肤菌群的组成变化,以及菌群变化与疾病的关联。
该文详细论述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会影响肠道稳态,不同的免疫缺陷病可引起不同的肠道免疫失调;
而且免疫缺陷病可导致肠道屏障通透性变化及细菌易位,一部分免疫缺陷病患者会表现出炎症性肠病样症状;
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在多种免疫缺陷病中发现了不同的肠道菌群组成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免疫失调的原因或结果;
并且免疫缺陷病患者的感染可能增加致病共生菌的定殖,从而增加患者的疾病易感性或促进二次感染;
同时免疫缺陷病患者的皮肤细菌及真菌组成也可能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免疫缺陷性疾病和人体肠道菌群有密切关系,疾病会影响菌群,反过来肠道菌群被破坏又会进一步增加致病菌的定植促进二次感染,而肠道内的菌群失调又会引起皮肤细菌的改变从而诱发各种皮肤症状。
作者:菌疗食养来源:敏博士
风湿界长期征稿:原创稿件及特约作者招募!
投稿邮箱:RP
high-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