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将抗原可逆、有效安全的结合在具有聚合物分子链上。其中可以靶向DCs的甘露糖(mannose)可以结合C型凝集素,内吞后将抗原传递进入细胞内通路从而促进交叉呈递(cross-presentation)和传递给CD4+T细胞(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同时分子链上的TLR7(Toll-likereceptor),激活核内体TLR7,一种诱导DC激活的病原体模式识别受体。最终该分子可以增强DCs向T细胞的抗原呈递,激发产生强的CD8+和CD4+T细胞响应的DC衍生的协同刺激信号。
此外,该分子激发了广泛的中和抗体库,扩展了抗原特异性记忆B细胞。最后通过将免疫刺激定位于淋巴器官,避免了急性全身炎症反应。
CD80/CD86:CD80是CD86活化T淋巴细胞时的协同刺激因子,在自身免疫监控、体液免疫应答及移植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IL-12:白细胞介素-12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目前共发现了38个白细胞介素,分别命名为IL-1---IL38.功能复杂,成网络,复杂重叠。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现在是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TNF-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是最早发现的能使肿瘤组织细胞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分泌,由于其在体内外均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得名。根据其来源和结构不同,主要分为TNF-α和TNF-β。TNF-α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及其他多种细胞产生。大剂量TNF-α可引起恶病质,患者呈进行性消瘦,因而TNF-α又称恶病质素。
IL-6:活化的T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活化的T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使B细胞前体成为产生抗体的细胞;和集落刺激因子协同,能促进原始骨髓源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裂解功能。
OVA:(ovalbumin)也称鸡卵清白蛋白,由aa组成,分子量约45kD。在各种疫苗及生物药的生产制备中,OVA常作为蛋白添加剂用于提高生物药或疫苗等的稳定性,或在抗体制备过程中作为载体蛋白用于半抗原的偶联,也常作为蛋白分子量标准用于电泳或色谱层析。
文献:
Wilson,D.S.,Hirosue,S.,Raczy,M.M.etal.Antigensreversiblyconjugatedtoapolymericglyco-adjuvantinduceprotectivehumoralandcellularimmunity.NatureMate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