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业16年,资深专业人士深度解读免疫细胞

年7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出台了一则关于公开征求《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逐字逐句的读完这份23页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作为一个在细胞免疫治疗领域从业16年的从业者来说,感慨良多!一路见证着这项技术从兴起到“爆款”再到“一刀切”叫停,以及近两年的逐步“回温”,犹如过山车般的浮沉起落恰是一场历久弥坚的考验,证明了这项不算新的“新”技术顽强的生命力!但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不论是新的理论还是新技术,都必然要经过波折困难的洗礼才有可能更加坚定踏实的绽放。如今欣喜的是,监管层也已越来越透彻的理解了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优势以及核心内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可以进行规范化的临床应用,使得更多的癌症患者能从中受益!不过,对于绝大部分的患者和家属来说,他们不一定关心政策如何解读,他们需要的还是一个能听得懂的治疗指导建议,所以本文将结合国家规范、个人行业经验,尽量通俗易懂的帮大家做一个分析判断。医生都没有跟我推荐过细胞治疗……这是每一位刚开始接触免疫细胞治疗的患者或家属必问的金句。这里面的态度有疑惑、有不屑、有质问……大部分都不友好。但我报之以深深的理解。是的,患者和家属提出质疑,是一种无奈和无助。他们对新技术无从了解,满篇的专业词汇如何能迅速抓到精髓?只能通过咨询主管医生、业内人士或了解行业规范政策来帮助自己判断。否则,患者和家属面对五花八门的新医疗技术就懵圈了。无奈,知识壁垒永远都存在。如何判断一项新技术是否靠谱?需要的就是逻辑分析,具体看哪几个要点,大家可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癌症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判断细胞免疫治疗癌症是否靠谱?

回到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这次《意见稿》的出台,国家又对哪些有争议的方面进行了明确呢?

免疫细胞来源可自体、也可异体

监管层对于免疫细胞的定义是:“免疫细胞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或供者来源的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扩增或活化,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激发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清除肿瘤细胞、病原体或病毒感染等异常细胞的治疗方法,包括过继性细胞治疗(adoptivecelltherapy,ACT),治疗性疫苗等。”我们团队是国内较早开展免疫细胞临床试验的团队。在年设计临床试验方案时(第一版的《免疫细胞治疗指导原则》是在年才发布),遇到一个较大分歧就是关于免疫细胞采样来源的问题。理论上,癌症患者之所以会患病,就是癌细胞发生了“免疫逃逸”,意味着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如果能补充健康的、功能强劲的免疫细胞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我们在小鼠身上也验证了半相合(直系血缘)免疫细胞的治疗效果。但当时的分歧就在于“敢不敢用,能不能用”同种异体来源的免疫细胞。当然,只有在不断的争议之中,科学才会进步成长。而如今大量的科研数据和临床数据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证明了异体来源的免疫细胞完全没有问题。

什么是免疫细胞治疗

随着细胞治疗时代的到来,细胞治疗将成为“医学第三大支柱”也被称为医学上除手术,药物以后的第三种医疗手段,干细胞与免疫细胞则成为了细胞治疗中的两大热点,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一下,关于免疫细胞的一些科普知识。什么是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等,棉细胞可以分为多种在人体中各种免疫细胞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免疫细胞的作用我们知道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小的单位,我们的身体中有着多种不同的细胞,他们相互影响并且配合着,各执其职,形成了一个细胞王国任何一个国家的存在,即需要建设者来建设和维护,也需要防卫军的防护来抵御外敌那在细胞王国中充当抵御外敌的角色就是免疫细胞,当有外敌入侵时,例如细菌和病毒,免疫细胞就是细胞王国中的国防部队,快速作出反应,将其消灭如果细胞王国中出现了叛变分子,如正常的细胞突变成癌细胞,那么免疫细胞就会启动安保系统,将其识别并且清除但当外地入侵过多时或内部叛军太多,免疫细胞没有办法全部清除时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体内的免疫细胞数量和活力也会不断的减弱,当我们身体内的免疫细胞不能足以抵抗外敌时,病毒细菌就会轻而易举的进入身体,出现各种疾病或者产生癌症免疫细胞提取方式免疫细胞的来源主要是血液,包括成人的外周穴和新生儿的脐带血,血液中还有大量功能成熟的免疫细胞,在我们的身体内不停的循环,时刻保护我们的健康。

免疫细胞与健康的关系

01免疫细胞与病毒

病毒的感染是指病毒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等途径侵入机体,在局部或全身的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造成机体不同程度损伤的病理过程,免疫系统针对病毒感染的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部分。

非特异性免疫是总体控制病毒复制和播散的关键,提供关键的第一道防线,限制病毒的扩散,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由免疫细胞中的T负责)是对抗病毒感染的主力,主要起清除病毒感染,促使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体液免疫(主要由免疫细胞中的B负责)持续作用于体液中存在的病毒,能持续数月至多年。

上图为免疫细胞攻击病毒

02免疫细胞与细菌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时,能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免疫细胞当中的巨噬细胞、T细胞等就会对抗和吞噬细菌以及其残骸。

上图为免疫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

其结局根据致病菌和机体两者力量强弱而定,可谓感染不形成;感染形成但逐渐消退,患者康复或感染扩散,病人死亡,如果体内免疫细胞功能强健则细菌染就不会形成。

03免疫细胞与寄生虫

寄生虫通常长期存在于宿主体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主要问题,常见的寄生虫包括疥螨、蛔虫、绦虫、弓形虫、阿米巴虫等。寄生虫会激发机体免疫系统,诱发免疫应答,免疫系统对体内寄生虫可产生免疫效应,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可产生抵抗力。免疫细胞(B细胞)能分泌抗体,单独作用于寄生虫,使其丧失侵入细胞的能力;也可以使虫体溶解。免疫细胞(T细胞)也可以直接杀灭寄生虫,保护机体。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儿科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副教授齐西斯·克罗尼奥斯,揭示了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是如何激活杀死寄生虫的。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叫做巴西尼普斯特龙线虫的蛔虫,这种蛔虫会感染啮齿动物的肺部。一种叫做白细胞介素4的化合物被用来激活叫做巨噬细胞的大白血球来杀死寄生虫并促进肺组织的愈合。

研究人员发现,白细胞介素-4有助于肺细胞外层促进防御蛋白SP-A的产生。这种蛋白结合巨噬细胞,增强其繁殖和激活对抗寄生虫的能力。

04免疫细胞与衰老

有关学者提出的免疫衰老学说认为免疫功能的衰退是造成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器官老化,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减弱,感染性疾病、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逐渐增高。后续有大量的临床实验证实免疫功能与寿命密切相关,进一步发展的自身免疫学说认为与自身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在导致衰老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衰老并非是细胞死亡和脱落的被动过程,而是最为积极地自身破坏过程,这一观点有了越来越多的证据。2年第三届国际免疫衰老基础生物学及临床影响研讨会提出应建立准确而敏感的免疫学预警指标,预警疾病的发生,评估亚健康状态,作为免疫干预的客观评价指标。

05免疫细胞与癌症

科学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加,造血组织的总量以及骨髓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的来源)分化能力均明显下降,造血干细胞向免疫细胞分化能力下降,从而造成多种免疫细胞功能下降,甚至部分免疫细胞数量也会降低。

8年,对瑞典老年人群研究发现不同的免疫状态与预期寿命有重要关联,年,国际权威杂志报道,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血液中免疫细胞总数都会下降,但男性免疫细胞减少速度明显快于女性,这可能是女性比男性更长寿的原因之一,免疫功能衰退明显的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疾病和死亡。

06免疫细胞与慢病

(1)免疫细胞与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1型糖尿病就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β细胞作出攻击并杀死它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

TLR(Toll样受体)是机体识别外来或内在病原体的主要受体,TLR4是首先被发现可识别饱和脂肪酸并将胰岛素抵抗与天然免疫联系起来的TLR,免疫代谢学认为TLR2、TLR5及TLR9在肥胖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导致肝脏受损,转化维生素A功能下降,致使呼吸道黏膜上皮完整性受损,防御功能下降,易遭受病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或其亲属常伴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升高,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有促进恶性肿瘤生长的作用。

(2)免疫细胞与心血管疾病

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已证明:心血管病发生后,机体免疫系统可被激活并引发异常的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心血管病灶组织细胞异常表达炎性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而介导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细胞的功能减退未能清理衰老细胞有重要联系。基于此,心血管病免疫学已成为心血管病学研究的热点。

07免疫细胞与肿瘤

近三十年来,世界癌症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已成为人类第一位死因。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包括病毒、化学、物理、激素、遗传、慢性炎性、基因突变等。

免疫系统可以识别肿瘤并对其发生应答,通过细胞免疫机制识别并清除癌变的异常细胞。健康、平衡的免疫系统能有效控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但生活习惯和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可能损伤人们的免疫系统,导致肿瘤发生率升高。

年詹姆斯和本庶佑因免疫疗法研究的突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免疫疗法成为了学界大热课题。Car-T对血液系统肿瘤的靶向治疗,早已成为进入临床领域的大热技术。

08免疫细胞与寿命

近三十年来,世界癌症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已成为人类第一位死因。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包括病毒、化学、物理、激素、遗传、慢性炎性、基因突变等。免疫系统可以识别肿瘤并对其发生应答,通过细胞免疫机制识别并清除癌变的异常细胞。健康、平衡的免疫系统能有效控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但生活习惯和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可能损伤人们的免疫系统,导致肿瘤发生率升高。

什么样的患者可接受免疫细胞治疗

经常会听到患者问这样一个问题:胃癌/肺癌/肝癌/卵巢癌/结肠癌……可以选择免疫细胞治疗吗?理论上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一种广谱的抗肿瘤治疗,适用于大部分的实体瘤,对病种没有太多的限制。(当然,作为基因工程改造的免疫细胞治疗CAR-T适用范围不太一样,它主要针对血液肿瘤)。但免疫细胞治疗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总体的肿瘤负荷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说,无论是肺癌、胃癌、肝癌还是乳腺癌等等,都可以使用免疫细胞治疗,但如果患者肿瘤较大较多,或者疾病进展较严重时,是无法立即进入治疗,需配合其他治疗将肿瘤负荷降低后再进行免疫细胞治疗效果更好。在《意见稿》中,也提到了免疫细胞治疗人群的选择范围:“选择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疾病分期或严重程度是最重要的考虑要素之一。”免疫细胞治疗虽没有病种限制,但由于免疫细胞治疗起效偏慢,属于“殿后部队”,所以病情快速进展的患者需要先寻求其他治疗手段的处理。

如何评估免疫细胞治疗疗效

对于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来说,评估疗效比较直观——肿瘤体积变小或不变,临床症状改善等等都可以判定效果不错,且由于这几种治疗手段起效快,能很快观察到结果。而免疫细胞治疗,在起效速度上与前几种治疗手段有明显不同,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假性进展”——即在治疗期间仍然发现疾病在进展。就犹如高速行驶的汽车,一脚刹车踩下去,汽车仍然需要滑行一段距离。但绝不能因此认为免疫治疗无用!虽然起效不快,但它更大的优势在于“耐力持久”!免疫治疗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它的“长尾效应”。也就是说,肿瘤免疫治疗能给患者带来持久的免疫应答和长期的生存获益。正是因为免疫治疗在抗肿瘤过程中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它可以启动或重启患者的癌症-肿瘤循环,放大免疫效应,但不造成无限制的自身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可能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进而使得长期生存成为可能。所以,对于患者来说,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最佳?答案不言而喻——在肿瘤较大,病情进展较快时,可选择快速起效的治疗手段干预进行压制。但治疗完成后,建议立即配合上免疫细胞治疗。否则术后或放/化疗后半年就出现新的复发/转移的例子比比皆是。基于这样的特点,细胞免疫治疗的评价标准确与传统标准不同。首先,观察的时间周期需要更长,其次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是免疫细胞治疗的特点和评价要素。《意见稿》中也提到“基于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的作用特点,可能考虑采用包含临床症状改善或生活质量提高的复合终点,……”在NKT细胞免疫治疗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也观察到大量的患者在回输了免疫细胞后,会出现类似“年轻态”的表现——比如白发变黑发、皮肤变红润细腻、毛发旺盛、精力充沛、睡眠质量好等等所以,细胞免疫治疗的评价指标不仅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nv.com/myqxys/10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