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合成三合一超级抗体,临床试验将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源于一种逆转录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的感染,截至年,世界范围内约有万人感染HIV,其中60%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患有艾滋病。单就年来说,就有万人死于艾滋病,目前并没有办法可以治愈该疾病。

而今,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US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和著名制药公司赛诺菲(Sanofi)联手,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heScrippsResearchInstitute)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通力合作,合成了“三合一”广谱中和抗体。

这种三特异抗体可以分别识别病毒的三个关键区域,中和99%的已有HIV毒株,对实验恒河猴的保护率更是高达%,未来或可成为高效广谱的长效药物和有效预防手段。该研究发表在9月20日的《科学》杂志上,这种三特异广谱中和抗体预计将于年开展临床试验。

“该抗体比以往自然界发现的任何一种抗体都广泛而有效”,Sanofi的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的GaryNabel博士在接受BBC采访时说到。

中和抗体是通过抑制乃至中和抗原或感染源的生化功能,进而对细胞进行保护。对于人类来讲,在HIV感染后只有10%左右的人会产生中和抗体,产生广谱中和抗体的只有1%左右,目前个体自然产生的抗体最多可以抵御90%的HIV毒株。

图丨Sanofi的首席科学官GaryNabel博士

“我们的抗体只用很小的剂量,就差不多可以中和99%的HIV毒株”,GaryNabel言语中难掩自豪和喜悦,动物实验结果更是让人眼前一亮——8只实验恒河猴在注射三特异中和抗体后,无一感染,保护率达到%。

艾滋病之所以难以治愈,和他的病毒结构很有很大关系——HIV是一种潜伏期极长的RNA病毒,直径约纳米,呈20面体,病毒表面嵌有蛋白gp与gp41。

实际上,HIV是一种RNA病毒,它会通过使用逆转录酶将R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并没有办法将病毒根除,而且由于其极高的突变性,病毒很快就会对单一疗法产生抗药性。由于病毒基因的多变性及很难产生广谱中和抗体,艾滋病疫苗的发展之路一直以来都困难重重,充满挑战。

尽管自然产生的单一的中和抗体价效不高,但却可以识别病毒胞膜上的的“漏洞”,这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思路,比如CD4结合位点(CD4bindingsite),HIV-1病毒就是利用这个蛋白进入T细胞的。

“我们猜测将多个可识别不同抗原决定簇的组合在一起,可能会提高对HIV-1病毒的中和范围及强度”,GaryNabel在论文中如此陈述实验设计的初衷。

图丨三特异广谱中和抗体示意图

在这个思路下,研究者合成了分别由VRC01,PGDM及10E8v4这三种抗体组成的新抗体——三特异广谱中和抗体,可分别识别HIV病毒的重要围护结构:CD4结合位点,膜近外侧区(membraneproximalexternalregion,MPER)及V1V2葡聚糖位点(glycansite)。

在病毒实验中,该三特异广谱中和抗体可以中和种HIV毒株中的种,中和率接近99%。

在接下来的验证实验中,科研人员选择了恒河猴,即普通猕猴作为动物模型。与小鼠相比,恒河猴的病毒载量和异质化程度也更高,病情也与人感染HIV-1病毒后比较相似,这些都是小鼠无法比拟的。

实验共分为三组进行,首先分别给每组恒河猴注射VRC01、PGDM及三特异中和抗体。5天后,研究人员同时向三组动物注射两种不同SHIV病毒,这两种SHIV病毒可分别被VRC01和PGDM中和。

实验结果验证了Nabel的猜测,分别注射了单一中和抗体的恒河猴均被感染,而注射了三特异中和抗体的8只恒河猴全部安然无恙,保护率高达%。

事实上,交出广谱中和抗体满意答卷的可不只是科学家。今年7月2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中,同样是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发表了重大发现,他们发现,向家牛注射HIV包膜的模仿蛋白BGSOSIP蛋白时,家牛可快速产生广谱中和抗体,该抗体对HIV毒株的中和率高达96%,但接受测试的HIV毒株只有种。

图丨Linda-GailBekker教授

“这项研究描述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巨大突破”,世界艾滋病大会主席Linda-GailBekker说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很期待他的临床试验结果,作为一名在非洲工作的医生,我更是急切的想确定它在人类上的应用效果。”

这些合成的超级抗体似乎可以有更多我们想象不到的应用”,Bekker的观念和Nabel不谋而合,Nabel认为三特异抗体的意义不仅限于艾滋病治疗,更加可以构建了一个多靶标位于同蛋白的平台,未来可能会为如感染、癌症或自身免疫等多样化疾病的治疗上打开一道大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仍然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和几种目前已经进入I期或者II期临床试验的艾滋病疫苗相比,这种新型疫苗对人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更多的检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nv.com/myqxys/1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