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大家喜欢吃的蘑菇,是一种真菌。
你知道吗?真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
除了复发性脚气、灰指甲以及顽固的皮肤癣外,真菌可以侵入人体组织和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引发侵袭性真菌病(IFD)。
侵袭性真菌病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指的是真菌侵入人体组织和血液,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的病理变化和生理过程。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靶向药物、免疫疗法的广泛应用,免疫缺陷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IF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且未被充分认知的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亿人患上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IFD的年发病率约为27.2例/10万人,且每年增长率为0.9%,致死率高达27.6%。
医院徐英春教授表示,“目前医疗机构能够分离的真菌病至少有一百多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非常大的差异。例如,广东或广西一带常见马尔尼菲篮状菌,但在东北地区,这种真菌就非常罕见;而在哈尔滨发现的侵袭性白念珠菌,在广东沿海地带根本找不到。”
不同地方的气候、植物、环境和动物等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真菌实际上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
哪些人容易患上侵袭性真菌病呢?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或超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以及住进重症监护单位、使用导管和静脉营养的患者。
侵袭性真菌病是血液、感染、呼吸和重症监护等多个相关临床科室所共同面临的难题。徐英春教授指出,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高危易感患者通常伴有基础疾病。对于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病、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和重症肝病等免疫功能缺陷的高风险人群而言,一旦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其病死率可高达39%至%。
由于广泛的抗真菌预防,我国侵袭性真菌面临着耐药菌增加、现有药物敏感性降低等诸多问题,广谱、强效是临床上对于抗真菌治疗药物的最大诉求。
对于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病、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和重症肝病等免疫低下的高风险群体而言,临床急需广谱、安全,既能够提高免疫调节作用、又能够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且使用便捷的治疗方案。今年6月,用于侵袭性真菌病治疗的药物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上市,带来抗真菌治疗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