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的功能作用主要是在机体免疫中起保护作用,应对大多数抗菌、抗病毒;应对麻疹、甲型肝炎等,能有效地预防相应的感染性疾病。
升高意义:
①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
②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③肝脏病: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隐慝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等;
④传染病:结核、麻风、黑热病等;⑤类肉瘤病。
降低意义:
①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
②代谢性疾病:肌紧张性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
③烧伤、变应性湿疹、天疱疮等;
IgM约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5%-10%,单体IgM以膜结合型(mIgM)表达于细胞表面,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BCR)。分泌型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称为巨球蛋白,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故脐带血IgM升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感染)。IgM也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体抗感染的“先头部队”;血清中检出IgM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增高:胎儿宫内感染、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疟疾、支原体肺炎、巨球蛋白血症等;
降低: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选择性IgM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巨球蛋白血症
IgA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10~20%。按其免疫功能IgA分为血清型及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存在于血清中,其含量占总IgA的85%左右。但血清型IgA在血清中并不显示重要的免疫功能。分泌型IgA是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体。主要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初乳、鼻和支气管分泌液、胃肠液、尿液、汗液等。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无IgA,但可从母乳中获得分泌型IgA,出生4-6个月后开始血中开始出现IgA。增高:与严重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有关,特别是肝的炎症过程会使血清IgA水平升高;
降低:发生在原发性及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中,蛋白质从肠内流失及通过被烫伤的皮肤而流失也可引起IgA浓度降低。
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引起I型超敏反应,主要由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合成。IgE具有能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免疫功能。在5种免疫球蛋白中,IgE半衰期最短,并且具有最高的分解率和最低的合成率,因此血清中含量最低,通常男性略高于女性。升高:IgE在血清中含量过高,常提示遗传过敏体质,或I型变态反应的存在。
降低:血清中IgE含量减少一般由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重症复合性免疫功能缺陷、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矽肺、石棉肺引起。
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