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皮科周讯
我们将为大家提供4期连载内容,本文为第3期
三环抗抑郁药
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特别是多塞平,因其潜在的H1和H2抗组胺作用,已被广泛用于治疗CU。但是,三环抗抑郁药因镇静和抗胆碱作用(因酒精使用和继发于QT间期延长的心律失常风险增加),使用受限。因其镇静作用,通常推荐晚上给药,且特别推荐其用于治疗伴抑郁症的患者。多塞平治疗CU患者的剂量为10-30mg。
抗白三烯素片
最广泛使用的抗白三烯是孟鲁司特,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已被用于治疗哮喘和荨麻疹。但未有证据表明其单独用药的疗效。这些药物可联合抗组胺药治疗顽固性荨麻疹。虽然这些药物的疗效高度不可预测,但有研究表明,孟鲁司特能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荨麻疹并发阿司匹林或食品着色剂不耐受,然而没有或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其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效。孟鲁司特已被用于治疗嗜酸性荨麻疹(皮肤活检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因为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诱导白三烯和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类花生酸介质的合成,特别是LTC4、LTD4和LTE3。白三烯通过吸引炎症部位细胞,加剧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
尚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的对照研究,但其被公认为有效(D级推荐)药物。但治疗严重恶化性CU,特别是伴血管性水肿,因其继发性呼吸困难的风险,需短期服用,并逐渐减量。当单独使用抗组胺药难以控制症状或急需改善临床症状时,可给药。糖皮质激素也被用于治疗荨麻疹性血管炎。为避免其副作用,应给予最小有效剂量,避免长期治疗。不应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U。
环孢素A
环孢素是一种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具有磷酸酶活性,可使T细胞核因子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伴IL-2基因表达,激活T细胞和刺激干扰素-γ和GM-CSF的分泌。因而CsA通过阻断IL-2合成发挥作用,导致细胞和体液处于免疫抑制状态。CsA的主要副作用是神经毒性和系统性高血压(表4)。荨麻疹管理中,严重荨麻疹伴ASST阳性患者和对抗组胺药无应答患者提示可使用CsA治疗。每天使用剂量3-5mg/kg,至少持续2个月。尚未确认最佳治疗剂量和时间,也缺乏预测其疗效的标准。已观察到其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无功能性抗体,因此ASST阴性)的疗效,虽然文献中未记录,治疗效果较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更易预测。
表4环孢素A治疗的禁忌症
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已被成功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型CU,使用剂量为0.5-2mg/kg/天,持续两天。它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发挥作用。
吗替麦考酚酯
吗替麦考酚酯是一种免疫调节剂,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内DNA合成起作用。它是一种可逆的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抑制剂(目前仅在淋巴细胞可见,参与嘌呤合成)。在CU中,吗替麦考酚酯抑制高亲和力IgE受体或IgE自身抗体的生产。其可减少内皮细胞上的粘附分子的表达,并抑制淋巴细胞向皮肤迁移。在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和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中发现吗替麦考酚酯可有效减轻瘙痒、病程、风团数量、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发作的次数。据报道,一些病例症状完全消退。吗替麦考酚酯使用剂量mg/12h,持续2至4周。它是一种安全药物,副作用少,胃肠道用药剂量用于治疗荨麻疹,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改善。
环磷酰胺
据报道,静脉使用环磷酰胺取得良好疗效,一些糖皮质激素依赖型荨麻疹患者症状完全消退。
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在一些病例中可能是有用,因为糖皮质激素依赖型荨麻疹患者可减少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使用剂量为10-15mg/周。疗效与血清中抗体的存在与否无关。其疗效与抗炎作用有关而不是与其免疫作用有关,因此它能成功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和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已发表的文献中,少有使用TNF抑制剂治疗CU。Magerl等人,描述了一例银屑病患者伴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患者,使用依那西普治疗,症状快速持续改善。
光疗法
光疗法可减少浅表真皮层内肥大细胞数量。其已被用于治疗特发性荨麻疹和和症状性皮肤划痕症。可采用UV-A、UV-B或窄谱UV-B治疗1到3个月。窄谱UV-B与抗组胺药联合治疗,效果良好。在一些病例中,可见长期治疗(长达3个月的治疗之后)的疗效。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适应症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川崎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CU中,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治疗对其他治疗抗药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O’Donell等人采用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10例严重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mg/kg/天持续5天,其中9例患者临床上显著改善(3例患者长期改善)。据报道,其治疗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和日光性荨麻疹效果良好。该药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已表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含有抗独特型抗体,其与H1受体内源性IgG竞争,阻断组胺释放。通过免疫球蛋白阻止IgE与皮肤肥大细胞的结合使Fc受体达到饱和,从而抑制组胺释放和风团形成。尚不知随时间推移治疗仍有效的原因。治疗成本高,发病率升高。尚未有对照研究。
血浆置换术
血浆置换是一种体外血液净化技术,包括将血浆从血液细胞成分中分离,从而去除可能致病的因素;在CU病例中,这些因素为组胺释放的抗体。血浆置换疗法已被用于治疗难治性荨麻疹,虽然临床上尚未有对照试验。血浆置换成本高,通常会复发。单独血浆置换治疗不足以阻止组胺释放的抗体的重新积累,必须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
奥马佐单抗
奥马佐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与IgE重链上C3ε特异性结合,抑制IgE与高亲和力IgE受体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结合。目前仅授权用于治疗严重过敏性哮喘。
存在2种类型的IgE受体:FCεRI受体见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低亲和力受体(FcεRII/CD23),参与抗原呈递(B淋巴细胞上的FcεRII)和IgE合成的调节。奥马佐单抗可降低循环中游离IgE水平,其次是降低嗜碱性粒细胞和皮肤肥大细胞上IgE受体的密度,防止其抗体诱导的活化和脱颗粒。IgE可调节自身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受体的表达水平。当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FCεRI结合,其决定了浅表受体的表达水平,因而高浓度的IgE可增加受体密度(因此,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反应),而低浓度的IgE会降低受体的密度,而低浓度会降低受体密度。当IgE与FCεRI联合,IgE上C3结构域与α受体链发生相互作用。奥马佐单抗还可通过降低IgE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数量,减少其表面IgE受体密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负反馈)。
由MediCool医库软件王盼编译,医院陈裕充博士审核
原文来自:ActasDermosifiliogr.;(5):---
免责声明
本文所阐述之内容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之观点和立场,并不代表本北京治白癜风那间医院好北京白癜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