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解放军第三O二医院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教授就目前艾滋病免疫细胞治疗进展与挑战做了专题报告。我国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CD4+T细胞计数为标准,与国际接轨,年、年、年分别为≤、≤和≤个/μL,目前参照年WHO标准,所有HIV感染者都需要尽早接受治疗:也就是发现(确诊)即给予抗病毒治疗。不过,当今艾滋病治疗主要还是抗病毒药物治疗,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但现有的抗病毒药物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库,还有极晚期重症艾滋病、免疫重建失败、及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等难治性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仍是世界性的难题,所以艾滋病的治疗之路任重道远。由于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免疫紊乱,如何开展有效的免疫细胞治疗,更好地服务于艾滋病人?包括设计与实施有效免疫细胞治疗临床研究方案、评价免疫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明确临床适应症和疗效判断标准,这些都是王院士团队正在开展临床研究和希望解答的问题。年他们团队建立了UC-MSC治疗免疫重建失败患者的临床方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这为免疫重建失败患者点燃了新的希望。近来,他们采用同种异体过继免疫疗法(AACT)用于晚期艾滋病治疗,初步结果显示其疗效显著,可降低病死率,促进康复进程。所以,在临床追求实现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的目标过程中,联合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及AACT/MSC治疗艾滋病可以达到有效互补:抑制病毒持续复制,尽可能减少或消除病毒库,显著提高CD4+T细胞的水平,控制机会性感染,改善免疫微环境紊乱及免疫过度活化状态,使我们可以更接近临床功能性治愈的最终目标。
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非洲科学院院士张林琦教授在本次大会上提出了艾滋病研究的新思路,即理性设计靶向精准的疫苗。传统疫苗,主要以感性和经验为主,对保护性的免疫机制研究甚少。利用传统疫苗方法,研发艾滋疫苗至今全部失败,只有从免疫保护机制研究入手,找出关键的保护成分,才能有可能研发成功艾滋疫苗。与其他病毒感染相比,艾滋病毒的感染具有显著特点——只有大约10%的感染者能够产生广谱中和性抗体,且产生的时间严重滞后。分离和深入研究这些广谱中和抗体能够可为疫苗提供精准的靶标。张教授通过基础科学和先进技术方法,利用从感染者体内分离出来的广谱中和抗体,在极其微小的环境实现了靶标的精准确定,以病毒结合CD4淋巴细胞受体为靶向,分离和鉴定了具完整空间构象的靶向疫苗,并在动物体内成功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阻断病毒的侵入及释放,增强宿主的免疫能力,为下一步疫苗的优化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教授坚信,中国科学家一定能够在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展示更大的智慧和能力,为我国和世界的艾滋病防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