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lia/编译)在哥斯达黎加美丽的科尔科瓦多国家公园,我的沉思被导游突然戳在我胸前的一记胳膊肘打断了。“停!”他指着正在沙地里扭来扭去的一团东西叫道,“海蛇!”
这是一条黄色腹部的海蛇,它似乎正因为离开了熟悉的栖身场所而痛苦着。看到它的瞬间,我在童年时代学到的一条小知识浮现在了脑海中。“海蛇,”年幼版本的我提醒自己道,“是所有蛇中最危险的。你要小心。”
作者见到的黄肚皮海蛇可能就是它:长吻海蛇(Pelamisplatura)。图片来源:MarkConlin/AlamyStockPhoto
确实如此,许多海蛇(以及许多陆地上的蛇)都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毒性。比如说,太攀蛇咬一口所包含的毒液就足以杀死二十五万只老鼠。而且,蛇类并非是唯一一种掌握此等能力的动物。大理石芋螺的一滴毒液就能杀死0个人类,箱形水母的一刺便能使人心脏骤停,紧随其后的死亡仅仅是几分钟的事。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只会在1V1中用到,为什么还要掌握足以撂倒一群人的武器呢?特别是在根本没有捕猎人类大小的猎物的打算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和著名的幽灵蛛迷思很相像:传说它们有着人类已知最毒的毒液,但却是白搭,因为它们没办法注射毒液。(这倒确实是迷思。它们还谈不上最毒,牙虽然短但理论上也足够刺穿人类皮肤。)最毒的毒液在演化上似乎毫无意义。
幽灵蛛(Pholcidae)的外表容易和无毒的盲蛛混淆,但人家确实是有毒的。图片来源:Wikipedia
一种动物拥有毒性武器的理由非常简单。在搏斗中,毒液是一种在征服猎物的同时自己不冒风险的工具。并且,它也是一种有效的防御策略。但奇怪的地方在于,自然界中的毒性级别有点太过头了。为什么一条蛇拥有一口解决几十万只老鼠的能力?
当你考虑到毒液的成本有多高昂时,这一点显得尤其怪异。
一口毒死0人的成本效益分析毒液通常是包含各种蛋白质基毒素的混合物,这些毒素在给内脏器官搞破坏时常常发挥协同作用。一种蛇的血毒素可能含有一种阻碍血液凝固的成分,以及另一种瓦解血管壁的成分。可想而知,后果十分严重。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大量的能量投入,这对动物来说是巨大的代价,但并没有阻止含有上千种肽链和蛋白质的毒液演化产生。
某种程度上,注毒动物(译者注:注毒Venomous指的是带有传送机制的有毒,即它咬你你会中毒,要和有毒Poisonous,也就是你咬它你才会中毒的动物区分开来。具体可见:它们到底是有毒呢,还是有毒呢?)也确实考虑了这些代价。虽然很难直接证明,但蛇类似乎会根据猎物的大小而选择不同的毒液注入量,以免浪费毒液。此外,一项以蝮蛇为对象的实验显示,在射出毒液之后,蛇身体的新陈代谢活动量会提高11%,这表明体力消耗与毒液生产之间是有联系的。
尽管如此,自然选择的经典观点认为,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代价如此高昂的特征一定会被抛弃。这确实在一些物种身上发生过:大理石海蛇的食谱变成了蛋,结果也失去了产生毒液的能力。但事实是,许多动物的毒牙、倒刺和脊椎中仍然保留着代价高昂的化学物质鸡尾酒,而且似乎比它们实际需要的强度大得多。这又是为何?
一种传统观点认为,这种加强的毒性是演化为了补偿其他方面的缺陷而产生的。正如许多沙漠居民会告诉你的那样,遇到蝎子时,需要留心的并不是看着骇人的大个子,而是更小只的品种——比如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危险的蝎子的以色列金蝎。
以色列金蝎(Leiurusquinquestriatus)的个子虽不大,平均身长只有六厘米左右,但毒性足以致人死地。图片来源:smosh.沈阳白癜风医院沈阳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