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正常人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但是,几乎所有的肿瘤患者都伴有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和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因此,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杀瘤和免疫调节需要齐头并进。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日益受到重视,而中药可以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抗癌作用,对肿瘤免疫疗法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二者联合治疗肿瘤具有协同效应。
1使免疫细胞功能增强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肿瘤难以治愈和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细胞表面多为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缺陷,使T细胞无能。
很多单味中药中多含有多糖类、黄酮类、人参皂苷等多种免疫活性成分,对DC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CD3AK细胞等抗肿瘤免疫细胞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显著增强DC细胞表面MHC分子和免疫共刺激因子的表达,并能促进IL-12、IL-6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其抗原呈递功能。
除此之外,中药还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上调细胞表面Fas的表达,促进IL-2、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对诱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有一定的阻断作用,可逆转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显著增强肿瘤细胞对T细胞杀伤的敏感性,对免疫疗法具有增强作用。
2耐药逆转或增效
分子靶向药物是较为常用的肿瘤治疗药物,其靶点明确,选择性强,在获得短期疗效的同时易发生耐药。分子靶向药物可与中医药和免疫治疗联合使用,有效防止耐药发生,或起到耐药逆转/协同增效作用。
舒尼替尼可通过抑制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调节肿瘤免疫,其与免疫调节剂联合使用可提高临床疗效。中药联合埃克替尼使用,可促进淋巴细胞、T细胞类、B细胞、NK细胞增长。苹果酸舒尼替尼可诱导某些耐药肿瘤细胞NKG2D配体高表达,激活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而联用中药使用,可进一步提高NK细胞数量、促进TNF-α、IL-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部分抗体靶向药物由于含有Fc片段,可与NK细胞联用,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如与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等联用以增强疗效。
3联合放化疗减毒增效
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器官也有毒害作用,化疗后常发生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还有些肿瘤对放化疗缺乏敏感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影响疗效。而免疫治疗联合中成药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具有减毒增效作用,两者联合可刺激和增强骨髓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纠正由于放化疗造成的正气亏虚、毒淤互结的症状,提高放化疗的完成率。另外,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应尽量在放化疗间歇期进行,并选择在免疫细胞数降至最低或开始恢复的时间点,从而有效的防止放化疗后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
4防止术后复发转移
早期肿瘤可做手术切除治疗,但手术本身会对人体“元气”造成一定损伤,并可因癌灶清理不完全而造成肿瘤的复发转移。中医提倡扶正固本、祛毒攻邪,与免疫疗法联合,可靶向肿瘤干细胞,清除微小残留灶,有效防止肿瘤复发和逃逸。有许多学者尝试用联合手术治疗,获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并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对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效果明显。另外,有报道称中医药辩证分型论治和针灸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手术治疗的切除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5有效改善肿瘤治疗并发症
临床上常用的分子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皮疹的发生多是由于出现大量炎性细胞(继大量中性粒细胞之后出现T细胞),滤泡内和滤泡周围皮脂腺坏死物堆积,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血管扩张而造成的。通过患者免疫功能评测,可及早预测皮疹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早进行中药干预,皮疹发生后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均可有效改善和缓解靶向药物、放化疗局部皮损等并发症。
6
中医药联合免疫治疗优势人群选择
综上所述,中医药联合免疫治疗可在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优势人群可总结为:
(1)术后免疫力低下人群;
(2)体内严重免疫抑制状态人群;
(3)免疫衰老人群,尤其是老年肿瘤患者;
(4)无法耐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
(5)出现了靶向药物耐药情况;
(6)出现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并发症患者;
(7)肿瘤晚期已无法接受常规治疗人群等;
中医药的特征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从整体角度改善患者的内环境,干预机体的免疫功能,其扶正疗法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免疫细胞是“中医扶正法”预防恶性肿瘤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在减低手术、放化疗毒性方面已显示出理想的临床疗效。肿瘤免疫疗法遵循了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以治疗肿瘤的原则,与中医药抗癌理念一致。当前的肿瘤的治疗应强调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治疗,免疫治疗与中医药的联合治疗策略,可有望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途径之一,值得大家去继续深入探索。
转载需注明出处,并附原文链接。
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