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P4952人体免疫自主学习

三、核心名词:

1.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

2.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扁桃体、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3.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

4.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5.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包括病菌)的作用。

6.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如脾脏、淋巴等)中含有的吞噬细胞,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7.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8.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9.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一般是在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才产生的,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10.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全名,英文缩写为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病人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11.HIV: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12.体液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后,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这种以B细胞产生的抗体为主的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

13.细胞免疫:当抗原侵入机体细胞后,体液中的抗体不能与之结合而将其清除,此时需要依靠T细胞来消灭和消除这些抗原,这种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称为细胞免疫。

14.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外毒素、异型血细胞、异体组织细胞等。

15.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浆细胞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16.淋巴因子: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不具有抗体的结构也不能与抗原结合。不同的淋巴因子能表现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使靶细胞发生特性或功能的变化。淋巴细胞借助淋巴因子对邻近或远离的靶细胞产生作用,这与抗体的作用相平行,是实现免疫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十分重要的途径。

17.B细胞:即B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成熟于骨髓。

18.浆细胞:即效应B细胞,为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能够分化成的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可以制造分泌大量抗体。

19.T细胞:即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迁移到胸腺中。

20.效应T细胞: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能够分化成的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可以识别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使靶细胞解体和死亡。

21.吞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微生物、各种衰老细胞等各种异物颗粒并将其消化降解的细胞,在免疫中也起到了吞噬、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

22.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免疫中由T、B细胞分化而来的,在抗原二次感染机体时,可直接增殖、分化产生效应免疫细胞,产生应答,这个过程更加迅速,强烈。

23.靶细胞:在免疫过程中,靶细胞指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能够被效应T细胞识别。

24.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5.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26.疫苗: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制剂。

27.器官移植: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28.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

*29.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

*30.巨噬细胞:是一种位于组织内的白细胞,源自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皆为吞噬细胞,在脊椎动物体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1.抗原-抗体杂交:利用了抗原和抗体能特异性反应的原理,用于检测是否有特定的蛋白质分子。

*32.免疫抑制剂: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T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的增殖和功能。

*33.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目前技术也可能能够用于一定程度的治疗。

*34.被动免疫: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它与主动产生的主动免疫不同,其特点是效应快,不需经过潜伏期,一经输入,立即可获得免疫力。

*35.抗血清:是一种含有多克隆抗体的血清,通过注射抗血清可以传递被动免疫治疗许多疾病。

*36.抗毒素:是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

*3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就是生物相容复合体抗原的统称,位于细胞表面,主要功能是绑定由病原体衍生的肽链,在细胞表面显示出病原体,以便于T细胞的识别并执行一系列免疫功能。人类的MHC通常被称为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

*38.辅助性T细胞:是一种T细胞,它的表面有抗原接受器,在免疫反应中扮演中间过程的角色,它可以激活其它类型的产生直接免疫反应的免疫细胞,主要表面标志是CD4。

*39.胞毒性T细胞:也称杀伤性T细胞,是一种监控并在需要时杀死靶细胞的细胞。

*40.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41.免疫原性:又称为抗原性,是指能引起免疫应答的性能,即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分子量低于者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有些简单的有机分子本身不能引起免疫应答,但能与已产生的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这种物质称为半抗原。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后,可以获得免疫原性,成为完全抗原。

*42.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免疫反应的性能。

五、重难原理:

1.

2.

3.

4.淋巴细胞的增值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抗原信号的刺激,二是有淋巴因子的作用。

5.浆细胞可以分泌出大量的抗体,抗体再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与入侵的病原体结合后,可以抑制病原体对机体的进一步侵染。另外,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还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6.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7.当某种抗原第二次进入人体后,会被响应的记忆细胞识别,记忆细胞能迅速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这个反应快而强。

8.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吞噬细胞和T细胞、B细胞。这些免疫细胞表面都有识别“非己”成分的糖蛋白。通过这些糖蛋白的一系列作用能够通过各自不同的机制识别抗原。

9.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及细胞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人体免疫系统会感知这些变化并做出反应——将癌细胞视为异己成分加以清除,从而维持人类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10.

11.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起作用时,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例如,酿脓链球菌表面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人体感染了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会向病菌发起进攻,也会围攻心脏瓣膜,结果导致机体在消灭病菌的同时,也损伤了心脏,这就是风湿性心脏病,它就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12.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叫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我们已经知道了T淋巴细胞参与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HIV能够侵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破坏我们的免疫系统,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受到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它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13.血球细胞主要含下列三个种类: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后吞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均属于白细胞。

*14.HIV是反转录病毒,通过识别辅助T细胞的表面的CD4进入细胞,然后逆转录出cDNA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15.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根据疫苗的化学本质还有一种叫DNA疫苗,即其实质不是抗原,而是能产生抗原的基因。

*16.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

*17.疫苗生产过程中带有多种外源蛋白,这些蛋白可能是一些人群的过敏原。

*18.预防是因为其抗原本质能引起免疫应答,产生主动免疫。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制品。年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疫苗只作预防疾病用。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了疫苗的新用途,即可以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从此,疫苗兼有了预防与治疗双重作用,治疗性疫苗属于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19.将实验动物分组进行对照实验。

*20.患者在器官移植后往往会产生免疫排斥,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目的是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使移植的器官得以存活。

乙酰CoA

赞赏

长按







































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
白癜风治疗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nv.com/myqxby/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