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6-17日,全球新冠疫苗研发峰会在上海举行,各大研究院所和疫苗公司的核心研发人员对疫苗研发的最新成果作了汇报。与会各方对各种技术路线的疫苗展开了热烈交流,并集中讨论了面对新冠突变株如何规划未来的疫苗开发。
什么是好疫苗?疫苗要有很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这是本次全球疫苗研发峰会上大家对好的疫苗达成的共识。
有效性体现在疫苗是否能引起高水平、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疫苗能否对变异株起到保护作用;
安全性体现在不良反应微小可控,适合接种人群广;
可及性体现在疫苗生产、运输、保存和分发接种的成本和操作难度低。
如何研发出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疫苗、以及现有的疫苗是否能通过以上多方面的评价,是这次大会后续讨论的重点。
图1.好的疫苗需要具备的特质
大会对国内外已用于大规模接种的疫苗进行了讨论和对比。评估得到的结论是,国内新冠疫苗安全性强于国外,但诱导的抗体水平相对弱于国外。目前,新冠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仍然是以色列,该国国民已经基本达到群体免疫水平,而我国接种剂量虽然名列前茅,但因为人口基数大,目前全民一剂疫苗接种率在30%左右,两剂新冠疫苗的接种率大约为8.6%,距离群体免疫(70%)仍有一定距离。
百花齐放目前全球新冠疫苗开发有多种技术路线,我国采用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五种,除了大家所熟知并已大范围接种的灭活病毒疫苗之外,还有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纳米颗粒疫苗。其中陈薇院士团队和康希诺公司合作研发的五型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中科院微生物所和安徽智飞生物合作研发的RBDDimer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已获批上市。
图2.我国已获批的5款疫苗
(扫描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