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输血史的源头下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世界献血者日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献血和输血紧密相连,是有爱之人的无私奉献,才让有需要之人重获新生。

11利用尸体血液输血

在20世纪30年代,尽管美国有万名献血者,但是新鲜血液的供应仍然处于短缺状态。曾有俄罗斯医生试图将新鲜尸体的血液输给那些生命垂危的病人。

20世纪60年代,病理学家杰克苏珊和他的同事们曾报道过7个通过输入新鲜尸体血液而完全恢复的病例,而有些临床医生尝试用胎盘血液输血。然而,细菌感染始终是困扰医生的一个难题,因此利用尸体输血从未被真正接受。

12发现组分V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急需大量血液救治前线负伤的士兵们,但是军官们意识到,运输这么多新鲜血液是一件极不可能的事。

在美国政府的迫切要求下,哈佛医学院的医学家埃德温·科恩开始着手研究分离人体血液中的血浆蛋白组分。

科恩发现组分V是一种血清白蛋白,它可通过增加循环血量,减轻由于出血带来的不良后果。源于其疗效,组分V被运送到珍珠港用于治疗被日本人袭击的伤者。

13血液中的传染病

血液捐献的检测和美国血液学会的起源与发展密切相。

人们捐献的血液质量参差不齐,那时可检测出的传染性疾病多达15种。血液学会带头人计划调查二战中接受输血的士兵患上「肝炎」的原因。大概30年后,乙肝抗原(当时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或Au)被发现。

进一步调查显示,10%的白血病献血者的血液中含有Au抗原,而健康献血者的数量只有0.1%。这一发现也因此推动了Au抗原和白血病相关假说的发展。

随后,乙肝抗原被发现了,血液捐献的初步筛查试验也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时间的增长,研究人员经过不懈努力,乙肝疫苗终于问世!丙肝病毒也相继被发现。这一发展历程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

14输血有风险

罗伯特·比尔博士说:

输血就像婚姻,不应轻率闯入,慎重考虑是绝对有必要的。

随着献血和输血技术的逐步发展,多次输血的并发症渐渐显露。

某些感染性疾病,比如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已经确认与输血有关。

然而,免疫介导和非免疫介导发生的反应比感染更普遍,包括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的循环超负荷、输血后紫癜和铁负荷超载等。

涉及的过敏性反应包括皮肤瘙痒和荨麻疹,其发生率为1%~3%。在红细胞输注中,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1/,在血小板中为1/20,而更严重的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1/。

此外,输注一个单位的红细胞也可能增加2.5倍死亡风险,但这些都是为了挽救生命所进行的实践探索!

15血液储存

捐献的血液可以通过分离和保存血液成分(浓缩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同时使几个人受益。不同的血液成分都有其不同的储存要求和保质期。浓缩红细胞在冷藏条件下可保存长达42天,血小板在室温下可保存5天,而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在冰冻条件下可保存长达1年。

为避免浪费,血库会将临过期但又在保质期之内的血制品转给创伤中心使用。然而,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会随时间的增长受到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发生可预测的「贮存损伤」,其形态变化和功能受损的程度与储存时间存在线性相关。如果转给创伤中心的浓缩红细胞发生贮存损伤,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16军事血液服务计划

大约60年前,美国政府建立军事血液服务计划,目的是监督血液的收集和分配。不过,直到 之前,计划也没能真正实施。军事医生决定只用Rh阴性和O型血输血,因为这种血型的血液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少。

令人震惊的是,5万例输血中只发生4例输血反应,随后专家发现,这与当地血源的使用有关。目前军事血液服务计划有81个活跃血库,可以在Facbook、Twittr(

MilitaryBlood)、YouTub、Pintrst和Flickr找到。

17血液不可替代

医生们深信,可从体液中寻找血液的替代品。人们使用生理盐水输液开始于年的青蛙试验,而乳酸林格氏液在接下来的十年也得到了发展。

年,全氟化合物被研制出,医生们对它们的携氧能力进行了研究,这是以血红蛋白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产品。然而,这些产品都未经过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使用。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制品可以取代血液!

18输血价格不菲

输血是一种高消费行为。根据年美国血液采集与利用调查报告显示,1个单位白细胞红细胞的平均成本是.42美元,1个单位新鲜冰冻血浆只要57.91美元,而血小板每个单位高达.17美元!

19成分血更有效

血液成分管理已被大众接受,因为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目前研究人员建议输血成分血的比例为1:1:1,即输入1单位的浓缩红细胞,1单位的新鲜冰冻血浆和1单位的血小板,这样的比例和全血一样。

20实施指导方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输血的循证指南也逐渐发展。然而,这些准则并未普遍实施。可行的指导方针通常包括确切的指示或不同血液成分的评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不幸的是,输血的指导方针还未得到普遍实施。

正如歌德所说过:

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返回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nv.com/myqxyf/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