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1)归纳免疫系统的组成,说明各免疫细胞的来源,比较B细胞和T细胞在起源、分化及功能上不同点
(2)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
(3)图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4)归纳免疫系统的功能
(5)归纳免疫失调症,分析其致病原因
(6)了解免疫学的应用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1)了解艾滋病的感染途径
(2)了解艾滋病的死因
(3)了解艾滋病的预防
思考: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崩溃与哪些免疫细胞有关?为什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是死于其他并发症?
串联导思(可放大图片)2易混易错31.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是由B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其核内DNA相同,但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2.抗原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3.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淋巴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4.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5.与免疫失调有关的两个易错点
1.混淆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1)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2)区别:
①发生时间不同: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才会发生,而体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
②抗体分布不同: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而过敏反应中抗体则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
③激发因素不同:过敏反应为过敏原,而体液免疫为抗原。
2.混淆抗原与过敏原。
(1)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但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尘土等。
(2)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过敏原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有害的,但对于无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如牛奶。
方法技巧41.“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看”参与的细胞:如果有B细胞参与,则为体液免疫;如果只有T细胞参与,则为细胞免疫。
“二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三看”“参战”对象:由抗体参战——体液免疫;由细胞参战——细胞免疫。
2.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
①免疫错误:错将“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则免疫失调。
②免疫过强:将“非病原体”作为“抗原”→过敏反应。
③免疫缺陷: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缺失→免疫缺陷病。
拓展联系5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图解
要语强记6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如胸腺、骨髓等)、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组成。其中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2.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
3.记忆B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5.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该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6.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7.由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8.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9.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10.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重点精讲7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特别说明:参考文献为高中生物金版高考总复习,导图内容来源于本届高三学生亲自画的原创思维导图,其它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侵,俺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