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immunodeficiency,PID)是基因突变导致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补体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发生缺陷,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分类及临床表现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1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为4型。(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STAT1功能获得性(gain-of-function,GOF)免疫缺陷,主要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皮肤黏膜白色念珠菌病(CMCD)相关:患者中CMC感染占98%,细菌感染占74%,病毒感染占38%,37%的患者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22%)、Ⅰ型糖尿病(4%)、血细胞减少(4%)和系统性红斑狼疮(2%)等。(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STAT1功能缺失性(loss-of-function,LOF)免疫缺陷,主要与孟德尔遗传易感性分支杆菌病(MSMD)相关:主要表现为对弱致病性分枝杆菌易感,例如卡介苗和环境分枝杆菌,同时也对毒力强的结核分枝杆菌和非伤寒沙门氏菌易感。(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STAT1部分LOF免疫缺陷,引起广泛的感染,包括绝大多数的分支杆菌和病毒:主要表现为对弱致病性分枝杆菌(如卡介苗和环境分枝杆菌)和病毒(如HSV-1和CMV)易感。(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STAT1完全LOF免疫缺陷,引起广泛的感染,包括绝大多数的分支杆菌和病毒;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对弱致病性分枝杆菌(如沙门菌、鸟分枝杆菌、卡介苗)和病毒[巨细胞病毒(CM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HSV-1等]易感,大多数患者可被抗分枝杆菌和抗病毒的药物治愈。#发病机制
AD遗传的STAT1GOF免疫缺陷:一方面STAT1对IFN-γ、IFN-α/β、IFN-λ和IL-27的应答能力增强,从而抑制了T细胞向IL-17分泌型T细胞的分化,导致IL-17分泌减少;另一方面功能获得性突变的STAT1损害了IL-6、IL-21和IL-23通过STAT3诱导IL-17分泌型T细胞分化这条通路,导致IL-17分泌减少。而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可能与STAT1对IFN-α/β的应答能力增强有关。
AD遗传的STAT1LOF免疫缺陷:机制主要为STAT1对IFN-γ的应答能力受损,从而不能正常启动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其中位于DBD(p.EQ、p.QH),主要表现为IFN-γ-GAF入核后与靶基因的结合能力受损;位于TAD结构域的p.LS和SH2结构域(p.MK、p.KR),主要表现为IFN-γ诱导的STAT1磷酸化受损;位于CCD结构域的p.EK、p.GE和SH2结构域的p.KE主要表现为IFN-γ诱导的STAT1磷酸化受损以及IFN-γ-GAF入核后与靶基因的结合能力受损。
AR遗传的STAT1完全LOF免疫缺陷:发病机制主要与STAT1对IFN-α/β和IFN-γ的完全不应答有关。
AR遗传的STAT1部分LOF免疫缺陷:STAT1有部分表达,对IFN-α/β和IFN-γ仍有部分应答。
#案例分享
患儿男,年6月出生,患儿机会性真菌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非结核分歧杆菌,先天性免疫缺陷,(MSMD),高IgE,高IgM综合征。临床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