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远离毒品
艾滋篇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最终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而导致死亡。其发病缓慢,但传播迅速。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也没有有效的疫苗。
二、艾滋病的危害
1.害已:感染艾滋病后,由于社会的歧视,会造成艾滋病感染者极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危害健康与生命,导致患上严重疾病,痛苦死亡。死前常合并多种病症(如肿瘤、结核病、口腔念珠菌病、皮肤療疽、带状疱疹、身体极度消瘦等)病程晚期痛苦不堪。
缩短人均寿命,造成劳动力减少。由于青壮年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造成劳动人口减少。
广西死于艾滋病的人平均年龄为45岁,远远低于73岁广西居民平均寿命。
2.害家和社会:艾滋病病毒在侵蚀人体健康的同时,也在无情地摧毁本应幸福的家庭。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艾滋病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费用、家庭不和及破裂、病人死亡后遗留遗孤等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3.害人:感染者卖淫嫖娼、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途径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是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造成感染,他们中不少是无辜的受害者。比如,夫妻因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对方;母婴传播;医源性感染等等。
4.影响经济的发展。青壮年是物质再生产的主力军,艾滋病使得劳动力人口减少,一方面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20%的国家,每年人均GDP的增长平均下降2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国家的医疗系统已不堪重负,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国家得拿出相当部分钱来用于艾滋病的防治。
5.影响社会稳定。艾滋病给社会遗留下大批的孤儿、因病致贫、劳动能力的丧失等问题,导致贫困人口的增加,加大贫富差距,贫富的两极分化可能使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在受教育、就业就医等基本权利方因为对艾滋病的恐惧,感染了艾滋病的个人及其家人面常常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对待,这很容易引起他们对社会的不满,产生报复心理,可能会导致犯罪,影响社会的稳定。
三、大学生怎样预防艾滋病?
1.远离黄、毒。不参加卖淫嫖娼活动,不去找小姐。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既是违法犯罪行为,又是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2.自尊自重自爱。不早恋,避免偷吃禁果,避免婚前性行为,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3.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不到没有消毒保障的地方穿耳孔、纹眉、纹身、针炙等。不要在街头找江湖牙医拔牙、补牙。避免徒手直接接触他人的血液和伤口。不到非法采血站卖血。
毒品篇
一、"6.26"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个国家的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并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二、毒品的类型
1.传统毒品:以海洛因、大麻等为代表。
2.合成毒品:以冰毒、K粉、摇头丸等为代表。
3.新精神活性物质:恰特草、蓝精灵、小树枝、笑气等。
三、毒品的危害
对自己:损伤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破坏免疫力;丧失劳动能力;吸毒者还会造成乙肝、艾滋、性病的传播;寿命极短。
对家庭:吸毒耗费大量金钱,有些甚至卖儿卖女、卖淫筹钱,最后往往穷困潦倒、家徒四壁,走向离婚的结局;怀孕期妇女吸毒还会导致胎儿畸形或染上毒瘾。
对社会:为了维持毒品的消耗,吸毒者常常以贩养吸,以盗养吸、以抢养吸、以娼养吸等方式获得毒资;从而引发抢劫、绑架、杀人的刑事案件不在少数,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稳定。
为了健康请牢记:
1.不要抱着好奇的心态而吸毒。
2.不要听信只吸一两次不会上瘾的花言巧语。
3.不要盲目追星、赶时髦、贪图享受去吸毒。
4.不要为寻刺激、冒险去吸毒。
5.不要相信毒品能治病、减肥的谎言。
6.不要结交有不良嗜好、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群。
7.不要为了摆脱烦恼而吸毒。
8.不随便接受他人递送的香烟、水果、药物、饮料等物品。
9.不要在吸毒高危场所(歌厅、酒吧等)逗留。
10.不要相信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
四、大学生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
2.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
五、大学生可以为禁毒工作做些什么.
1.主动学习禁毒相关知识,积极向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传播禁毒知识。
2.加入禁毒志愿者,在社区学校积极参与一些禁毒公益活动。
3.主动远离迪厅、酒吧等毒品可能出现的成人娱乐场所。
by:学前教育一系宣传中心
文:李达铎
责任编辑:陆蔓薇审核:韦松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