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瑞疫苗或12月中在美接种,小公司弯道超

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49314.html

美国药监局将在12月10日召开公开咨询会,听取行业专家对疫苗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以完成紧急使用授权前的评估,市场预计12月中旬有望在美国开始接种。

来源

腾讯新闻棱镜

作者丨王凡

年在新冠疫情中逐渐走向尾声,笼罩在没有特效药阴云中、始终未能全然回归疫情前生活的人们,终于看到了黑暗隧道尽头的一线曙光——新冠疫苗。

这场始于今年1月份的全球竞赛,在研发成果上,似乎正在进入终局。英国监管机构已经批准紧急使用辉瑞和拜恩泰科(BioNTech)共同研发的新冠疫苗;美国药监局(FDA)将在12月10日召开公开咨询会,听取行业专家对疫苗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以完成紧急使用授权前的评估,市场预计12月中旬有望在美国开始接种。同时,另一款美国生物科技公司莫德纳(Moderna)研发的疫苗则有望在12月底之前获批。

资本市场中,乐观情绪找到了宣泄口。拜恩泰科的市值和年初相比已经翻了一番,莫德纳在一个月之内就涨了一倍多,年内疯狂上涨6倍。

“虽然我们对于mRNA疫苗技术还有许多未知,但此刻的问题是,疫苗带来的益处盖过理论中可能带来的风险,何况目前并没有异常的不良反应报告。”医院疫苗教育中心主任、FDA疫苗及相关生物制品咨询委员会成员保罗·奥菲特(PaulOffit)对作者表示。

截至12月6日,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28万。

疫苗带来的免疫力能持续多久,尚无结论。后续产能、超冷链运输以及公众接受程度,都成为疫苗竞赛中的变量。从紧急使用授权,到大规模批量接种,还需要经历实践检验和数据跟踪,押注全球经济快速重启的投资人,也许高兴得太早了。

图:截至12月2日,莫德纳股价年内涨幅达到.75%,拜恩泰科年内涨幅为.38%,均远超过标普指数年内14.5%的涨幅。黄线为莫德纳,黑线为拜恩泰科,蓝线为标普指数

为何是小公司弯道超车?

今年1月,拜恩泰科创始人乌格·萨因(UgurSahin)启动疫苗计划时,将项目起名“光速”(LightspeedProject)。那个时候,占据全球疫苗市场份额九成的大药厂包括辉瑞、强生、默克、葛兰素史克、赛诺菲等还静默无声。

大药厂的按兵不动,源自大流行里疫苗研发的性价比。作为给健康人使用的生物制剂,疫苗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一款疫苗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一般在8-10年。年非典疫苗研发速度空前,但药厂依旧遭遇进入大规模临床试验时,疫情已快结束的尴尬境地。

“一款成熟疫苗要成为类似流感疫苗的经常性收入,才可能给大药厂的经济利益产生实质影响。相比之下,小型的生物科技公司灵活应变,也更愿意赌一把。”一位美股分析师对作者表示,“如果能在全球性的竞赛中获得领先,可争取到政府等资助,也会让公司一战成名。”

分析师预计,新冠候选疫苗顺利上市后,有望在明年带来30亿美元(约合亿元人民币)收入。这对年收入亿美元的辉瑞来说,也许不值一提,但对于目前尚无盈利的拜恩泰科来说,是实现盈利的分水岭。

拜恩泰科和莫德纳能够暂时领跑,得益于mRNA疫苗操作原理的不同。

mRNA疫苗技术的原理,是将编码S蛋白的mRNA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在体内合成S蛋白,模拟病毒自然感染人体的过程,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研发过程的优势在于知道病毒基因序列,即可“人工合成”,在研发过程中不会产生真正的病毒毒株,因此研发时间缩短。

今年1月,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后,最佳靶点很快被确定为棘突蛋白。3月中旬,美国首位临床试验志愿者就在西雅图接受了莫德纳疫苗的第一针注射,历时仅两个月。

拜恩泰科和莫德纳两家从未有过产品上市的“小公司”,因为押注新技术路线,实现了研发上的弯道超车。

但小公司的问题是缺乏临床试验经验,也缺乏国际量产和销售的渠道。拜恩泰科的创始人萨因因此找到了美国最大药企辉瑞,两家公司在3月最终签署了一项全球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新冠疫苗。

在“第二届腾讯中国益公司责任力年度论坛”对话环节,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透露,今年1月底,复星医药就和德国拜恩泰科开始洽谈新冠疫苗的合作事项。2月初达成意向,3月13日签订合作协议。随后辉瑞制药和拜恩泰科签订了中国以外的协议,形成了复星、辉瑞、拜恩泰科三家合作开发新冠疫苗的格局。吴以芳同时透露,这款新冠疫苗有望明年1月在中国获批,最迟一季度面世。

图:目前进入III期临床的13款候选疫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nv.com/myqxyf/11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