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国迎来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每逢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些刺眼的“数字”重复性地进入老百姓的视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年开始,艾滋病就是我国死亡数第一位的传染病。截至年,全国艾滋病累计报告死亡人数超过1.8万人。从年开始,艾滋病发病率就在逐年上升,到年才迎来十年内的首次下降。
九派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和我国艾滋病患病死亡人数不断上升形成对比的是,我国HIV相关研究文献、出版书籍正在不断下降:年艾滋病文献数同步十年前下降了62%,达到近十年的最低值;过去十年艾滋病的相关书籍数同比下降了45%;在我国的电影台词中,艾滋病已经超过天没有出现。
种种数据皆在表明:艾滋病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正在实现“去热点化”。
艾滋病的文献数同比十年前下降62%,创下十年新低
自年全世界第一例艾滋病被发现以来,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病毒,就成了无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研究的对象。
但是,现在国内以“艾滋病”为主题的期刊与论文数,正在持续减少,今年已达到了近十年的最低点。根据中国知网数据显示,年以来“艾滋病”相关的文献发文量为篇。与年相比,数量下降了62%。
年,湖南医学院学报刊登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4例报告》,这是中国知网上可以搜到的国内最早关于艾滋病研究的文献。也是在这一年,医院报告了国内第一例的艾滋病死亡的病例。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关于艾滋病的研究文献进入高速发展期,年中国知网上关于HIV的文献数首次破千,并在年达到顶峰,这一年共有篇文献与艾滋病有关。
在HIV相关论文高速增长的十年里,国内艾滋病治疗的也处于快车道。年我国开启了免费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也正是在年,我国开始实行《艾滋病防治条例》。
最近十年,关于艾滋病的文献发文量则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根据中国知网数据显示,今年相关的发文数量,大致仅与年持平。
距离上次电影台词出现“艾滋病”已经过去天
艾滋病群体,也曾是许多影视工作者们